讓香港揚名海外的腳患

王建芳醫生 | 2024-03-26

近日,政府大力宣傳本港成為「盛事之都」,讓香港揚名海外,吸引外地人過來。這讓我聯想到一個以香港命名的常見傳染病。

滿清政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戰敗後,簽署《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英軍自1841年已進駐香港島,利用這個小小島嶼,展現它在東亞地區的海軍戰略和貿易影響力。面對戰力薄弱的清兵,駐軍對英國政府來講,一點威脅都沒有。

可是,他們卻沒想到香港悶熱潮濕的天氣,會成為英軍的殺手。

當年,不少英軍感染瘧疾、傷寒、腸胃炎,命喪異鄉。除了致命的感染,有一種常見於駐港英軍的皮膚病,居然以香港來命名,就是「香港腳」。

「香港腳」正名為「足癬」,是一種黴菌引起的感染。足癬的英文俗稱是athlete's foot,直譯為「運動員之腳」,但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足癬還被稱為香港腳、上海腳、新加坡腳、健身腳,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事:黴菌入侵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這些名稱都反映一點:足癬和潮濕悶熱的環境特別有關,如果雙腳不能保持乾爽的話,就有機會出現。

根據1953年一份醫學文獻記載,當年駐守在馬來西亞和香港的英軍中,有79.5%的人有足癬。如此普及的感染,除了和天氣有關之外,軍營裏衞生欠佳,個人衞生水平不足,都是讓皮癬真菌散播的原因。有見及此,英國皇家陸軍軍醫隊特地成立一個研究單位來對付皮癬這個問題,可見這病的嚴重性。

腳趾之間感痕癢
這麼多年下來,香港腳在香港仍然是一個很常見的皮膚問題。根據一份2002年發表的文獻,在一千多名病人中,患有腳癬的人約為20%。在比較乾燥的國家,腳癬患者的比例就遠低於這個數字,大概只有2%左右。腳癬較少在青春期前的小孩身上出現,一般年紀愈大有此病的機會也愈大。某些人士,如運動員、糖尿病患者等,都較高機會有腳癬。

某些人士如運動員,有較高機會患腳癬。
某些人士如運動員,有較高機會患腳癬。

香港腳的症狀,最明顯是腳趾縫之間感到痕癢和脫皮,有時候,連病人自己都會診斷。最近就有一個病人因為上述兩個病症來看我,還沒脫襪子,就已經鎖定自己有「香港腳」了。還記得小時候有一個電視廣告,的士司機足癬發作,突發地腳趾痕癢影響他開車,把乘客嚇着了,就叫他馬上要用足癬藥膏,這算是一個經典廣告吧!

香港腳的症狀,最明顯是腳趾縫之間感到痕癢和脫皮。
香港腳的症狀,最明顯是腳趾縫之間感到痕癢和脫皮。

此外,足癬也會導致皮膚起泡、腳有臭味,而且感染地方容易裂開出血,伴隨着細菌入侵的威脅,引致蜂窩組織發炎。有香港腳的病人,同時出現灰甲的情況都蠻常見,因為灰甲亦由黴菌入侵引起,只是黴菌的品種可能不一樣而已。部分病人除了腳底會有感染,手掌、手指也被傳染而出現病徵,這被稱為「兩腳一手綜合症」,是典型的黴菌感染。

診斷香港腳,大部分個案的臨床病徵已經足夠。然而,如果病人接受治療一段時間都沒好轉時,就可以考慮拿取皮屑做顯微鏡檢查和黴菌培養,確定黴菌的存在和它的品種,對症下藥。

搞好個人衞生
由於香港腳這麼普遍,坊間有不少土方治療。我爸爸在世時也有一段時間受香港腳困擾,試過不同方法:用醋泡腳、草藥泡腳、穿抗真菌的襪子等等,最後還是要使用抗黴菌藥膏才治好。針對黴菌,一般會先使用塗擦的抗黴菌藥膏,在社區藥房可以買到。但藥膏並非搽三兩天就好,而是要連續使用,搽兩個星期,甚至四個星期才好。

定時清洗拖鞋,可減低感染腳癬的風險。
定時清洗拖鞋,可減低感染腳癬的風險。

而且,如果個人衞生搞不好,香港腳復發的機會很高。日常要注意勤換襪子、洗澡後要擦乾腳趾縫,保持乾爽;另外,定時清洗拖鞋,避免共用或使用別人的拖鞋,都可減低感染腳癬的風險。如果感染持續,就要考慮服用口服抗真菌藥。這需要在醫生建議和監督下使用,千萬不要自己胡亂買藥來吃。

撰文 : 王建芳醫生_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香港腳須知,醫生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