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醫罷工

青斯 | 2024-04-15

今年是選舉年,全球超過60個國家進行選舉,如不久前的俄羅斯大選及南韓國會選舉,意味今年的事情都應加一層政治分析!

南韓醫生罷工風潮,自2月20日大批醫生請辭缺勤後,逾個多月仍未解決。參加者為公營醫院的實習和受培訓醫生,至今佔這類醫生的大部分。罷工人數眾多,佔個別公營醫院醫生人手幾達四成、全國醫生總數約10%,百分比與2007年及2015年香港醫生在伊利沙伯醫院靜坐爭取加薪相若。罷工主因是反對南韓政府在2025年將醫學生名額由每年三千多大增至五千多。

要了解這些數字,就要先明白南韓的醫療問題。當地的醫療融資是透過政府直接控制的國立醫療保險局,換言之亦直接影響醫生收入。南韓醫院私營佔九成,而92%醫生和91%病床都集中在佔人口八成的城市。因沒限制醫生選擇專科,傳統較忙的專科如內外婦產兒急症等,都缺乏人手,醫生轉投皮膚整容等科。南韓病床比香港多,但住院日數長,自殺率和煙酒使用率都高。基於此,罷工醫生認為,增加醫生不會解決南韓面對的醫療問題,傳統專科缺乏醫生反而與欠缺設施有關,增加醫生只會加劇皮膚整容等科的競爭!

南韓工潮表面是保障利益之爭,然而,這股醫生罷工風潮,是由英國吹向歐美再吹到南韓,因各地醫生面對相近挑戰,如普遍的怠倦、初心弄不清、不知為何為誰忙碌,兼與收入不相稱。在新冠期間,醫生覺得像棋子任由擺布,所以北美好些地方都成立醫生工會爭取集體談判權。

太過不滿
南韓社會保守,論資排輩;強悍民風在2005年的韓農暴動中,香港已領教過。常理而言,醫生傾向保守,為何明知政府強硬,且有權召他們回來工作及暫吊銷其行醫執照仍堅持罷工,使人費解;是否覺得正值生死存亡之秋,還是強悍的表現或受2020年3天罷工的成功而誤導,又或受背後政治操控,試圖改寫選舉結果。南韓政治複雜,總統雖強硬但支持度不夠。在增加醫學生立場上,執政和在野黨及市民皆支持,罷工醫生未必能取得同情。

南韓政府也太急進,試想香港要用4年才把醫學生名額從每年250加至420,英國則用8年去倍增醫學生。在醫學院教授開始請辭和接近選舉時,政府似曾作小讓步,在增加名額不變下減慢吊銷醫生執照的工作,並和個別領袖對談。政治問題要靠真誠對話解決。不過,這股醫生對工作情況不滿之風還是要關注!希望病人不受太大影響吧!

冬日裏的天鵝正靜心等待管理員來分發食物,好像罷工韓醫等候政府的決定。(作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