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 AI一起走過的日子
![](https://static.hkej.com/hkej/images/2024/06/19/3797836_a8df2aed921fc8144c34f90023b3b199_620.png)
前文提及,隨着AI高速發展,不期然引起人們對AI的恐懼。
然而,現今世界大部分的AI發展其實仍處於「弱AI」階段,要去到取代以至統治人類尚需一段時間;卻至少有3個似乎更值得留意的風險,包括AI會出錯、AI被用作做壞事,以及AI有機會使我們更蠢。
這回就從4個方面,看看應如何面對這些風險。
世界至今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蒸汽鍋爐為我們帶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則由電力及機械化生產所帶動;電腦和資訊技術進一步實現生產自動化,便成就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如今,有人說我們正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但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及執行董事長施瓦布認為,生物科技比起AI發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有着更廣泛的角色。
不過,在每一次工業革命之中,總有行業被淘汰,也總有新興行業冒起,生物科技又好,AI又好,這個時代都是由科技牽頭的年代。如果仍然抱住舒適保守的心態,就像當年不接受機械化的人,要麼窒礙了自身發展,要麼難以生存下去。他們其實被時代淘汰,而非被機器淘汰。
從前資訊不容易流通,如今電子化反而變得資訊泛濫,尤其有了搜尋軟件及聊天AI之後。故此我們亦要從以往只懂「找答案」,進化成現在要懂得「問問題」,因為如果問錯問題,你只會得到一大堆沒用處的答案,甚至因資訊錯誤而做錯決定。
所以,面對每個洪流的時候,應該保持一種學習並參透的心態,接受並想辦法讓不同的發展能夠幫助自己,例如利用AI學習更多新事物,這樣才不會被AI令自己變蠢。
發展方向
稱得上「人工智能」,其發展主要就是模仿人類,可是,為何一定要模仿人類?我們真的希望有另一個跟自己一模一樣卻遠勝自己的機器嗎?諷刺的是,AI專門要被打造成絕對客觀,不會亦不能學懂人們喜怒哀樂和情緒驅動的行為,但可以學會聽起來更具同理心的回應,即使這些回應背後是沒溫度的。
可能更值得思考的是,應該如何讓AI發展,才能促使我們更具幸福感?而非一味想着AI可以代替我們做什麼工作。
在醫療服務上,起碼以現今而言,AI能夠使我們某些工作流程更順暢、更快、更安全,可能比單純為我們作某些臨床決定更具價值。換句話說,AI發展應該多以流程為主導,而不是以單一功能做主導。例如若果病人出現突然轉差的情況,AI不應只聚焦於作出什麼診斷,或者只作警示,而是應該因應大數據運算出下一步進行的檢查甚至可能的治理方案,從而自動化地進行某些認可的檢測、程序,如發送抽血指示、做心電圖檢查、增加血壓量度頻率等,甚至直接將有關數據傳到醫生手提裝置中,目標是讓醫生有更多有用和適時的資料,可以更快更準確地作出判斷及進一步適切的治療。
英國牛津大學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所的韋麗茲曾經表示,她擔心AI會以極高速度製造錯誤訊息,但她更憂心隨着2024年美國大選臨近,像X(前稱推特)和其他重要平台解僱了它們的AI道德和安全團隊。
未來形態
要停止AI開發可能比防止AI被濫用更困難,那麼,我們又如何預防它被亂用呢?除了被濫用之外,AI還能夠𧗠生出許多不同的倫理問題,包括知識產權、私隱、因AI出現錯誤而引起的不良後果等。所以,一個AI治理系統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然而,筆者最擔心的是,基於太多不同持份者之利益考量,就像氣候變化一樣,監管本身不容易,只是真的不可不為。
![](https://static.hkej.com/hkej/images/2024/06/19/3797836_8375d9de5b317bfdcb5c23780f8b02a7_620.jpg)
AI在未來呈現什麼形態是未知數,英國物理學家霍金認為,具有某種智能水平的機器「將自行發展,並以愈來愈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若是這樣的話,AI遲早必然超越人類,而且在每個範疇內勝過該範疇中最優秀的人類。只是,最具風險被取代的,可能正是科技人才,例如科技巨頭IBM曾稱,將停止招聘7800個可以由AI處理的崗位。
![](https://static.hkej.com/hkej/images/2024/06/19/3797836_8375d9de5b317bfdcb5c23780f8b02a7_620.jpg)
會否有一天AI與人類結合?究竟到時會產生人性化的AI,抑或機器化的人類?也許人類智慧和AI應當互補,共同推動社會發展。畢竟未來的AI,都是來自今天的我們。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AI與未來醫學發展,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