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知多一點(一)

辜炳銳博士 | 2025-11-07

防風亦名銅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防風,味甘溫,無毒,主大風。」漢末《名醫別錄》又稱防風為「茴草、百蜚、屏風」等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云:「防者,禦也。其功療風最要,故名。屏風者,防風隱語也。」張山雷在《本草正義》曰:「防風,通治一切風邪。」可見防風、屏風之名皆因其功能而得名。

歷代本草對防風產地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名醫別錄》稱防風「生沙苑(今陝西渭南地區)川澤及邯鄲(今河北南部)、琅邪(今山東)、上蔡(今河南)」。《神農本草經集注》記述防風「今第一出彭城(今徐州)、蘭陵(今山東境內),即近琅邪者,鬱州(連雲港地區)、百市亦有之,次出襄陽(今湖北襄樊)、義陽(今河南信陽)縣界亦可用。」可見當時防風主要產地為山東省南部與江蘇省北部,其次為湖北襄樊與河南信陽一帶。

《唐本草》則認為「襄陽、義陽、上蔡原無防風,陶(弘景)乃妄注爾」。《救荒本草》曰:「(防風)生同州沙苑川澤邯鄲琅邪上蔡,陝西、山東處處皆有,今中牟田野中亦有之。」近代本草著作《藥物出產辨》云:「防風產黑龍江省洮南縣,為量多。」可見清代以前,防風主要產於山東、河北與河南相鄰地區以及陝西。

現代防風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以黑龍江產量最大、品質最佳,故有「關防風」之稱。防風產地由南向北遷移,出現明顯變化,可能因為原產地過度採挖,防風野生資源減少;另外,清代後關內外貿易和交通發展,使內蒙古和東北所產之防風能大量流入。(待續)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一級講師

[信健康] 防風通治一切風邪,中藥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