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功法的智慧

現代都市生活,頸肩不適已成普遍問題。臨床診療常發現許多患者對頸椎健康的認知,仍停留在「疼痛時才需治療」。事實上,中醫強調「治未病」,推拿功法正是實踐這一理念的關鍵。
從中醫理論來看,頸椎問題核心在於「筋出槽,骨錯縫」。長期低頭姿勢會導致頸部筋絡勞損僵硬,失去原有彈性。這狀態下,筋絡無法有效穩定關節,最終引發疼痛、麻木、頭暈等症狀。
許多患者問:「為何治療後仍反覆發作?」這點出被動治療的局限。專業治療能「被動」地鬆解筋絡,若患者日常仍維持錯誤姿勢,問題很容易再現。推拿功法的獨特價值在此顯現;通過特定動作導引與呼吸調息,讓患者「主動」參與康復過程,激活深層穩定肌群,恢復筋絡柔韌性,從根本上將關節穩定在正確位置,同時,科學的功法訓練能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
功法訓練是規避臨床風險的有效手段,通過增強頸椎穩定性,可降低日常活動或治療時發生意外的機率;這預防性思維正正體現中醫「防微杜漸」的智慧。在臨床應用,推拿功法須根據個體情況選擇,不同功法針對不同的筋絡與肌群,產生的效果也各有側重。這需要中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後,為患者量身定制適合的處方。
為了系統提升中醫業界在頸椎防治領域的專業水平,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獲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舉辦「推拿功法學培訓計劃——頸部」課程,深入解釋推拿功法理論基礎與臨床應用,幫助中醫師掌握更精準評估方法與處方技巧。頸椎健康是生活質量重要保障,透過推拿功法,不僅能解決當下不適,更能為長遠健康奠定基礎,正是中醫「防勝於治」智慧的現代實踐。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應用副教授、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談談推拿功法學培訓,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