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產後抑鬱之痛苦

蘇瑞雯 | 2025-05-02

復活節留港消費,觀看電影《虎毒不》,不僅是支持我喜愛的女演員談善言,更是深入思考社會對新手母親的期望與壓力。電影講述一位患有產後抑鬱的母親在育兒過程中的內心掙扎;談善言的演繹寫實細膩,像極了現實生活中那些來求助的媽媽,女主角的痛苦並非誇張,而是社會存在的問題。

產後抑鬱是常見的精神疾病,影響婦女長達產後12個月。香港大學2024年的研究顯示,本港約三成新手媽媽曾患產後抑鬱症,遠高於全球平均18%。許多母親在生育後身心承受巨大變化,卻因社會對母愛的理想化期待,無法坦然表達自己的痛苦。一方面,她們被要求全心照顧嬰兒,將孩子需求置於自身之上;另一方面,社會對「好母親」的定義過於狹隘,要求女性全然奉獻,忽視她們的心理健康。

電影真實地呈現新手媽媽的孤立感覺及矛盾掙扎,揭示社會如何忽略她們的需求與情緒。女主角的家人,儘管伸出援手協助,卻未能真正理解她的困境,言語之間甚至進一步否定她的需要,甚或輕視她的痛苦。事實上,產後抑鬱不只是情緒低落,而是一種深層的心理困擾,需要耐心理解、關懷與接納,而非簡單地要求母親調適心態即可解決。

大眾需要更多的同理心陪伴新手媽媽走過艱難時期,摒棄「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態度,並以更具支持性的方式作出關懷,例如問:「你還好嗎?」「有什麼我們能幫忙?」送上一份不帶批判的關心,已經是一份很好的安慰。此外,家庭成員亦應該共同分擔育兒責任,而非把所有壓力推向母親;職場亦應建立更友善環境,例如提供彈性工作時間或心理支持,幫助女性順利回歸職場;社會輿論則應減少對母職的刻板期待,讓母親能自由選擇生活方式,而非被迫迎合外界標準。

電影《虎毒不》讓觀眾直視新手媽媽面臨的挑戰。(電影劇照)

產後抑鬱不只是個人問題,亦是家庭及社會問題。《虎毒不》讓我們直視新手媽媽面對的挑戰,亦應該藉此契機推動更多關注與行動,使每位母親都能感受到愛與支持,而非獨自承受壓力。唯有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變現狀,母親們不再孤軍作戰,並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時,擁有自己的幸福與尊嚴。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電影《虎毒不》看產後抑鬱,產後治療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