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溝通方式 解決肝鬱煩惱

你或許曾聽說過「肝鬱」、「肝氣鬱結」等中醫術語,此情形在現代社會十分普遍,除了是情志上感覺心情抑鬱、煩躁易怒、情緒大起大落,甚至影響身體出現月經不暢、胸悶乳脹、腹脹腹痛、脅肋脹痛、口乾口苦、眼乾澀、失眠等。
中醫認為,肝主怒,經常動怒太過會耗傷肝氣,同時當肝氣不舒,怒氣被壓抑而難以舒展時,亦會令肝氣不通和受損,是情志太過和不及的兩種方面。
照顧自身需要
許多人面對日常生活不公,例如有人「打尖」、走路時不慎碰撞、踩到腳等,有些人會馬上破口大罵,而更多人即使心有不甘,亦未必主動發聲表達;在公司裏,對上司或同事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想法和意見,經常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甚至一直被欺壓。
這種壓抑不只是外在,許多人經常自我設限,為自己找各式各樣藉口,不去表達或展現自己,往往與我們過去的不良經驗有關。要讓肝氣得以舒展,則需要學習正確和健康的溝通方式,勇敢表達心中所想,讓自己可以更加果斷和直接,同時「悲勝怒」,不妨從對方角度出發,自然會有更多體諒和包容。
我們經常會從別人中看見自己,表面看來是對方做了某些行為惹我生氣,例如自私、不體貼、自我中心等,實際上卻可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我們也一直要求自己,不放過自己,才會就對方的行為產生反應。
當我們能夠從自己身上鬆開這些包袱重擔,給自己更多的體諒和包容,例如允許自己也可以適當地自私、先照顧好自己需要,那麼我們自然更能夠同理和體諒身邊看不順眼的人。
防止過分壓抑
這個「怒」本身並無對錯,只是透過這個情緒讓我們更認識彼此背後的出發點,找到各自最恰當和舒適自在的相處方式。假如一直停留在表面的憤怒,持續不斷地宣洩憤怒只會不斷加重二元對立,同時過分壓抑自己心中想法亦會讓事情更壞、彼此關係更差,也讓身心健康受損。

當情緒出現時,最重要是找到情緒背後的根源和目的,才能讓內在的情志真正變得流暢。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常動怒會耗傷肝氣,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