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為性失眠

張傑醫生 | 2024-10-29

當大人睡眠不好時,白天多沒精打采,形容為失眠。

至於對小朋友睡眠不佳,我們經過歸納之後,認為行為性失眠比較多,病理性的狀態反而較少。以下逐一講解:

不良習慣

如果用行為性去界定,就是指孩子出現一些類似不良習慣。所以,如果從睡眠習慣去改善的話,很多時這種睡眠問題便得以改善。可把兒童行為性失眠分做3個類型:「無設定限制型」、「入睡連結型」、「混合型」。

兒童行為性失眠分成3個類型,包括「無設定限制型」、「入睡連結型」和「混合型」。(網上圖片)

「無設定限制型」

這個情況一般是沒有一個良好的「睡眠儀式」,父母也沒有給予孩子適當限制。一般來說,睡眠時間全由父母掌控:當睡覺時間到了,父母便會安排一些固定的「睡眠儀式」,例如刷牙、換衣服上床睡覺等。可是,小孩子由於見到父母還未睡覺,所以並不願意自行入房睡眠。結果導致孩子睡眠時間延遲。同時在白天卻感覺到十分疲倦,打亂日間正常活動時間。

再難入睡

「入睡連結型」

可以發生在由嬰兒期開始至小童身上。大家要知道,每個人在睡眠循環中,都會有稍為甦醒階段。至於是否能再次入睡,就要看孩子在甦醒時的環境是否與入睡的情況一樣。如果分別太大的話,孩子就會由半夢半醒階段,突然間清醒來,而且很難再次入睡。

舉一個例子,如果在半夜醒來,沒奶嘴或視覺範圍內失去父母親,以及沒有擁抱的感覺時,他們便會驚叫起來。直到父母親重新提供之前入睡的特定模式,孩子才肯睡覺。

「混合型」

情況就是結合以上兩個狀況出現的行為性失眠情況。

由於每個孩子情況都有不同,如果情況已影響到孩子的睡眠質素,以及家人的生活情況下,就需要馬上找醫生去處理。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淺談小孩行為性失眠,兒科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