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陽增活力

陳皓天醫師 | 2024-05-20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既已踏入夏季,則自然是養護陽氣的重要時刻,其養生着重於順應陽氣的升發,同時將陳舊寒氣驅除,更是冬病夏治之良機。

與大自然接觸
1.多外出活動:在萬物繁華盛放之時,正是與大自然接觸、慶祝生命的大好時機。讓內在喜悅流動出來,即順應陽氣升發的最佳方法。不論上班前後,或假期時都可以多到公園、草地、沙灘、海濱,選擇曬太陽、野餐、散步、踏青、遠足、跑步、游泳、跳舞、唱歌等,多與親朋好友聚會,讓身心可盡情舒展開來。都市人太習慣室內活動,雖然當下感覺舒服,長遠卻容易使人不自覺地憋悶不舒、莫名低落;而長期在室內空調環境更容易感受寒邪,讓人疲倦乏力、繃緊疼痛、鼻敏感發作等,接觸太陽則是最直接的對治之法。

2.勿貪涼飲冷:夏季可以按體質適量吃溫熱性食物,但無論如何都不宜吃冰凍寒涼,例如雪糕雪條、冰凍飲料等,否則很容易因一時快感而折損自身陽氣,有些人會馬上噴嚏流涕、胃痛腹痛、頭痛、痛經、手腳冰涼等,有些人因寒凝收引、津液不布、散熱不足而中暑。而吃冷的後果更不一定馬上顯現,《黃帝內經》指「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可知夏季陽氣受損可影響秋冬之氣的收藏,陽氣的命根受傷可致重病,讓整個人的生命力及元真之氣受損。《黃帝內經》亦有記載「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可知寒氣是腫瘤癌症的重要元兇。

人以陽氣為本
3.傳統天灸療法:傳統三伏天灸是在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三伏天),透過敷貼溫熱性藥物於人體穴位,達致冬病夏治、溫通經絡、驅逐寒濕、鼓動人身衞氣之效,正氣存內則自然邪不可干,尤其適合素體陽氣不足、寒濕內盛之人士,借助天地及藥物之氣增強體質,是簡單、安全、快捷、療效高的外治療法,體質虛寒朋友不妨一試。

陰陽是生命的根本,兩者需要調和平衡,不可偏廢。人以陽氣為本,夏季是找回生命熱情與活力的大好時機,不妨從慣性中走出來,讓每一天都活出開心喜悅。

中醫認為應趁夏天多外出活動,與大自然接觸。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夏季宜養護陽氣,中醫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