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憩室
馮女士65歲,右下腹疼痛、輕微發燒和食慾不振。醫生初時懷疑盲腸炎,安排電腦掃描。後來發現右下腹有膿瘡,大概3厘米。臨床診斷為急性大腸憩室炎引發囊腫併發症。安排入院吊點滴及注射抗生素。情況改善後醫生進行大腸鏡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其他疾病。
大腸憩室症指大腸有囊狀空間,類似坑洞狀的結構。當有糞便卡住時,便導致發炎,繼而出現囊腫併發症。嚴重時,可引致出血、穿腸及腹膜炎。較早前一項本港研究發現,香港的發病率約為25.1%。發病高峰期由50至79歲。此疾病亦有年輕化趨勢,歸咎於西方飲食及生活習慣。香港的情況中,右邊的大腸個案較多。
大部分憩室患者沒症狀,或會下腹脹痛、排便不順。一旦出現急性憩室炎,便會有腹部劇痛、發燒、嘔吐等。若果形成腹膜炎,更有致命風險。
隨着年齡增長,腸道變得脆弱,容易出現憩室。纖維攝取不夠,導致便秘,排便時腹部壓力增加,讓大腸壁較脆弱部分形成憩室。吸煙者若患上急性憩室炎,會增加其嚴重程度。肥胖人士也是高危一族。適當運動可減低憩室出現。
醫生會了解病人病史和以身體檢查進行初步診斷。但急性憩室炎與其他腸道疾病較難區別,所以會安排進一步的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掃描。
大部分憩室發炎都可採用保守治療方案,包括禁食、吊點滴及注射抗生素。如有穿腸、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時,需用手術切除受影響的腸道。
所以防患於未然,大家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攝取足夠膳食纖維、維持腸道暢通及做適量運動,預防大腸憩室。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保持腸道健康暢通,醫生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