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電療新發展

謝慧珊醫生 | 2025-05-23

子宮頸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尤其中晚期個案,放射治療(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現今技術成熟,治療效果理想,副作用亦屬可控範圍。

當子宮頸癌達2B期或以上,手術難以徹底清除因為子宮頸旁組織侵襲,所以需要電療及化療進行治療。電療前,患者會透過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圖像,精準畫出治療位置,需時約一星期。

電療分為兩部分:「細電」指每天進行的體外放射治療,為期約五至六星期,共25至30次,每次電療療程僅約半小時,無任何傷口,毋須住院。「大電」則是近距離放射治療,療程中段進行3次,將儀器放入子宮內,以高劑量輻射集中殺死癌細胞;若同時接受化療,或會感到疲倦,因此建議患者多休息。

副作用方面,在第二或第三周可能出現陰部脫毛、尿頻或腹瀉等短期不適。局部皮膚會變得乾、呈紅色,像被太陽曬般,這情況下可使用電療專用冷凍啫喱或潤膚乳紓緩不適。副作用一般會在療程後8至12周內改善;至於長期副作用,例如膀胱或腸道纖維化導致尿頻或便血,屬少數情況,可透過藥物或其他方式處理。

飲食方面,毋須刻意清淡,卻應避免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治療期間應攝取足夠蛋白質和熱量,如肉類、豆製品、雞蛋等,以維持體力和免疫力。

療程完成後,需要定期覆診,即使身體感覺正常亦不可鬆懈。

子宮頸癌並非絕症,若在2B至4A期接受同步化療與電療,治癒率可達60%至70%。(網上圖片)

總括而言,子宮頸癌並非絕症。若在2B至4A期接受同步化療與電療,治癒率可達60%至70%;早期成功率更高至80%至90%。及早發現、積極治療與正面心態,是邁向康復的關鍵。隨着電療技術進步,病人只要了解療程及相關安排,便可邁向康復之路。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醫治子宮頸癌新發展,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