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風後良藥 投入樂事對抗抑鬱

石丹、鄭可瑜 | 2024-12-05

「中風」,即「腦血管意外」,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腦組織無法獲得充分營養和氧氣,從而使部分神經細胞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症狀。中風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中缺血性中風,即腦血管阻塞,大約佔八成;出血性中風,即血管破裂,大約佔兩成。

不論全球,內地還是香港,中風都是致殘和致命的主要原因。隨着醫療技術發展,中風搶救成功率愈來愈高,但其致殘率居高不下。因此,中風後的復健十分重要。尤其患者普遍出現情緒低落,如何應對?尋找樂事良藥吧!

中風後約有一半患者出現情緒低落,而且抑鬱發生率高達38%至55%。幫助中風患者重拾生活樂趣,需要一些具體策略和方法。

中風後約有一半患者出現情緒低落、喪失動機的情況。研究顯示,中風後抑鬱發生率高達38%至55%。即使在中風發生後5年,仍有三分之一患者面對着中風後抑鬱。中風後抑鬱不僅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還對他們後續復健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導致整體功能恢復較差,生活質量下降及死亡率上升。因此,中風後抑鬱的管理至關重要。

行為激活抗抑鬱

根據抑鬱的行為激活模型,行為激活是指積極參與能帶來快樂和滿足感的活動,有助改善負面情緒;而迴避行為則指患者因恐懼或焦慮而選擇不參與活動。雖然迴避行為可以短暫緩解情緒,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卻導致負面情緒進一步惡化。因此,增加行為激活、減少迴避行為,有助增加正能量,傳達積極性思想,從而得以改善抑鬱症狀。

為了應對中風後抑鬱症挑戰,我們開發了一項基於行為激活的心理教育項目,旨在幫助中風患者識別和參與那些能夠帶來快樂和滿足感的活動,重拾生活樂趣和動力,以戰勝中風後的抑鬱症狀。這個行為激活心理教育項目包括3個主要組成:

1.有關中風後抑鬱症各行為激活的教育,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情況,增加他們對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做到樂事的意識;2.觀察和識別迴避行為和行為激活的指導,通過與患者一起回顧他們的活動日誌,從而設定活動行為的目標和問題解決法來增加他們的行為激活,並減少迴避型行為;3.強調社會支持的重要性,加強家庭照顧者的參與。我們招募了150名出現抑鬱症狀的首次中風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結果表明,基於行為激活的心理教育,可以有效調整中風患者行為,讓他們更多參與樂事,克服迴避行為,從而改善抑鬱症狀。

投入樂事小技巧

幫助中風患者重拾生活樂趣,需要一些具體策略和方法。以下是投入樂事的小技巧。

設置小目標:從簡單的、能做到的活動開始,例如每天散步10分鐘或與朋友進行一次短暫的電話交談。這些小目標不僅容易達成,還能帶來成就感,進而促進更多的活動參與。

探索興趣愛好:可以回顧曾經喜愛的活動,根據現在身心情況,找出可以做得到的樂事。例如中風前愛好和朋友一起跳舞,享受朋友在一起的感覺,但中風後因肢體功能障礙暫時不能跳舞。在這種情況下,要重拾和朋友在一起的享受,可改為邀請朋友來家中進行一些可做得到的活動,如吃飯聊天、打麻將等。即使是簡單小愛好,也可幫助重新找到生活樂趣。

在許可情況下,中風病人多參與社交活動,例如打麻將耍樂,尋求生活小樂趣。

參加社交活動:邀請家庭照顧者一起參與小型社交聚會或興趣小組,這不僅能提高家庭關係,還能幫助患者結識新朋友,增強他們的社交支持網絡。

尋求專業支持:若在投入樂事的過程中感到困難,尋求心理專業人士支持是非常重要。專業心理輔導可提供更多策略和支持,幫助克服心理障礙。

「每天享受四件小樂事,抑鬱症狀就會遠離我!」投入樂事,讓我們一起為中風後的康復之路注入新活力。

撰文 : 石丹_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哲學博士生、

鄭可瑜_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

[信健康] 中風後康復之路,專家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