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天生「特稟」之源 中醫改變患者致敏體質
「天生異稟」一般是指一個人有着異於常人的天賦才華或能力,可是在中醫體質學說中,「特稟體質」卻指與尋常人不同,有着敏感體質,絕非讚譽。
過敏體質患者似乎愈來愈多,臨床上來看中醫的也不少。提倡體質學說的國醫大師王琦老師曾遇到一位對丈夫精子過敏的妻子,每次行房後下身癢得不得了,若要遠離致敏原,豈非不能行房?當然避孕套興許是其中一個治標之法,但真正的治療方案,在於改變患者致敏體質。
中醫有一個說法,就是「正氣存裏,邪不可干」,套用在這裏,就是只要正氣足,就不過敏了。說是容易,如何能改變體質,着實大學問。不少過敏體質人士都有家族性遺傳病原,例如父母其中一方有過敏,諸如鼻敏感、哮喘、皮膚濕疹等。研究發現,父母同屬過敏體質,子女有70%遺傳到過敏體質;若父親是過敏體質,子女有30%機會遺傳過敏體質;若母親是這類體質,子女有五成機會遺傳母親一方的過敏體質。
筆者有一個女病人,耐性不過三天,無論患什麼病,她最多只吃三天藥,若不見效便馬上轉吃別的方藥或採取別的治療法,偏偏她的朋友雖然沒有醫學院文憑,卻有極多主意和偏方,於是她不斷的換湯換藥,中西醫藥草藥食療都嘗遍,結果當然治不好,而且體質變得愈來愈過敏!
這位女士本身是一個過敏體質人士,發病初期對甲殼類海鮮過敏,吃後全身痕癢、出疹子,後來病情發展至連碰觸也會過敏,若不慎碰了手指便會紅腫痕癢得不得了,變成皮膚病;既然找到致敏原,她於是完全戒絕魚類以外的海鮮,即使要做料理也是用手套把雙手裹得嚴嚴實實才去碰海鮮。一年後,她除海鮮過敏外,又開始對雞肉過敏,然後對沒有鱗的魚類過敏,簡直每次都有新發現;如今她每天的每餐都只敢吃豬肉、有鱗魚類和蔬菜,其餘食物完全不敢碰,但偶然仍會原因不明地全身痕癢。
這類患者通常療程較長,要治理和調節的是整個人體質,而不光是戒絕過敏原,但像她般耐性不過三天,恐怕真的沒治了!
體質學說的王琦老師在內地曾診治一名8歲男童,從兩歲開始出現過敏性哮喘,在西醫院治療後好轉,但至4歲又再發病,主要問題是兩鼻腔鼻塞不通,經常打噴啑,眼角痕癢,納食與二便等屬正常。至於舌象,男童的頭較紅,舌根黃膩;脈是滑數的。問病史時得知男童父親亦有鼻敏感病史。王琦老師的治法與西醫不同,是直接調體質,而不是尋找過敏原,然後去迴避接觸;所以他處方給男童的方藥是加味玉屏風散和麻杏石甘湯,惟考慮到男童身體較弱,擔心用麻黃太辛燥,所以把麻黃改為升麻。王琦老師在玉屏風散和麻杏石甘湯的基礎上,再加上輕清升散的蟬衣,另加入細辛和黃芩合治男童的鼻塞,扶正固表。
經過一個月治療,男童的鼻敏感治癒了,他再囑咐家人給男童服食中成藥「過敏康」作為鞏固治療,隨訪一年後男童沒再病發,是成功改變特稟體質的一例。
特稟體質或過敏體質通常是遺傳的,但不一定出生時便病發,有此體質的人較易患上花粉症、鼻敏感、哮喘、蕁麻疹、濕疹等。治療這種體質的代表處方為玉屏風散、消風散等。
解構消風散
玉屏風散組成只有3種藥材,分別有黃蓍、白朮和防風。方中黃蓍是補氣的,能夠益氣固表,在皮膚腠理做防護鞏固的工作;白朮是健脾的,讓身體的消化吸收效率更高,以此來補益;至於防風,則用來袪除風邪,即使遇到簡單的感冒之邪,也可有效消除。
至於消風散,組成的藥材較多,除了上面提及的防風外,還有荊芥、當歸、生地、蟬蛻、知母、苦參、胡麻仁、蒼朮、牛蒡子、石膏、木通和甘草。方中的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都是將在皮膚腠理的風邪給趕出去;蒼朮和木通去濕熱;苦參用來清熱燥濕;當歸活血;生地則用來清熱涼血;胡麻仁養血潤燥;石膏和知母增加清熱瀉火之力;甘草則可調和上述各種藥材。
中醫師因應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個體偏差,需要在這兩個基礎處方上加藥或者減藥,才能做到有效改變特稟體質。
撰文 : 謝彩雲中醫師_註冊中醫
[信健康] 中醫改善致敏體質,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