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草藥──雞矢藤

辜炳銳博士 | 2024-05-29

雞矢藤又名雞屎藤,首見於清代何克諫《生草藥性備要》。琉球國的吳繼志在《質問本草》稱其為斑鳩飯、女青、主屎藤、苦樜、鳥飯。民國蕭步丹在《嶺南採藥錄》以「皆治藤」名之。《植物名實圖考》則稱其為「牛皮凍」。《本草綱目拾遺》對其名予以解釋,曰:「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為臭藤。」可見「臭」、「屎」、「矢」之名皆得義於其臭氣,「皆治」為「雞屎」之音轉,又因鳥類喜食其果故名「斑鳩飯」。

消食健胃
雞矢藤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的乾燥全草或根。本品為藤本,莖長3至5米。葉對生,紙質,具柄,揉碎後有臭味,葉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至15厘米,寬1至6厘米,兩面無毛或近無毛。圓錐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花冠淺紫色,冠長0.7至1厘米,外面被粉狀柔毛,內面被絨毛;果小,球形,成熟時近黃色,有光澤。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為香港常見植物。夏採全草,秋冬採根,洗淨,曬乾備用。

雞矢藤具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等功效。(網上圖片)

本品為嶺南常用中草藥之一,其味甘、微苦而澀,性平,歸脾、胃、肝、肺經,具有祛風利濕、消食健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之效。主治脘腹絞痛,小兒疳積,消化不良,濕熱所致的黃疸、泄瀉、痢疾、肺癆咳嗽、咳血、風濕痹證、跌打損傷。《本草綱目拾遺》稱:「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其功能敗腸胃之癰,酒煎根可治瘰癘,亦可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外用鮮品搗敷或煎水洗能治濕瘡、瘡癰腫毒,如《質問本草》云:「敷治無名腫毒」。

變種植物
變種植物毛雞矢藤,藥效與本品基本相同,外形近似,現時植物學界已合併入雞矢藤。本品除了作為藥用外亦可作食用,例如客家人在清明節時有寒食文化之習俗,其中以雞矢藤葉榨汁,加入適量蔗糖,加熱煮至糖溶解,再加入糯米粉、粘米粉搓成粉團,分小團後隔水蒸熟,此名「雞屎藤茶粿」,又名「清明仔」,為客家人應節小吃。本品雖然無毒,但其氣微苦,故脾胃虛寒、孕婦者慎用,建議各位在使用中草藥時必須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大學講師

[信健康] 雞矢藤能消食健胃,醫師食療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