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天花

王建芳醫生 | 2023-01-03

最近,有幸獲石兆林醫生邀請,在位處中環的米芝蓮兩星餐廳共晉午餐,東西南北無所不談。
當中,石醫生講及天主教對醫學的貢獻,提到康熙和傳染病的關係,非常有趣,於是我決定多作了解,在這裏和大家分享。與康熙關係最密切的傳染病,非天花莫屬。
回顧天花在中國的歷史,發現早在公元二世紀已有類似天花病的記載,相傳此病是由東漢時的俘虜帶入中原,因此得名「虜痘」;由於中原人士對虜痘這種新的病原體完全沒有抵抗力,所以爆發瘟疫,這會不會就是黃巾之亂的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所指的病,就不得而知。
至隋唐時期,此病已在中原扎根。唐朝醫學家孫思邈,以中醫以毒攻毒的概念,率先提出從痘瘡患者的痘瘡拿取膿液或血液,再用刀「接種」到健康人士的皮下,又或使用江南趙氏鼻苗種痘法,把濃液經一條細長的管子吹進健康人士的鼻腔裏,這是最早種(人)痘的紀錄。這些接種方法,和我們近代皮內注射和噴鼻的疫苗相近。民間較著名的種痘故事,是宋真宗的宰相王旦。他多個兒子都因感染天花而早夭,到他50歲再得一子王素,為讓孩子能長大成人,相傳王旦求見於峨眉山的神醫,成功種痘,結果王素成為宋仁宗的諫官,活至67歲。可見種痘預防天花,雖然有效,但是當時仍未普及。
繼位無對手
時間一晃,來到清朝。康熙是滿族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出生於十七世紀中葉。有說當時長居漠北的滿族和蒙古族都未接觸過天花,因此入關後很多人感染此病致死,當中包括帝皇之家。有說滿族和蒙古族貴族來到中原探親,都要遵守避痘和查痘制度,避痘類似我們現在的隔離措施,把接觸過患天花病之人的緊密接觸者隔離於避痘所,保護未出痘之人。查痘就是查察發病者,把他們驅逐出境。

清朝時,很多滿族和蒙古族人感染天花致死,當中包括帝皇之家。(網上圖片)

相傳康熙的父親順治帝感染天花,20多歲就撒手人寰。由於順治未有想過自己會那麼早死,還未冊立太子,在病危之際,找來欽天監監正(等同於天文台台長和曆法專家)湯若望神父,徵詢他繼任人選。這麼重要的問題,怎麼會由一個「老外」出主意呢?那就要說回湯若望是個怎樣的人物了。湯若望本是科隆的一位貴族後裔,學識淵博,19歲左右加入羅馬天主教耶穌會,成為一名傳教士。他漂洋過海來到東方大國,眼見明朝大勢已去,就投身清朝,以他的天文知識,取得多爾袞信任,更成為順治的特別顧問,常在皇帝身邊替他排難解憂。在歐洲,湯若望已了解到天花的威脅。順治本有八子六女,但是能長大成人的只有4位皇子和一位皇女。挑選繼任人,湯若望提出一項最重要的條件:只能挑感染過天花又能存活的皇子,因為這代表他對這個死亡率高的傳染病終身免疫,不會像順治般因感染天花而英年早逝。當時符合條件的,只有三子玄燁一人,於是他就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未夠10歲當上皇帝,成為日後的康熙帝。
造就疫苗之父
康熙登基後,對天花之害,當然有切膚之痛。親政後,他下定決心要處理這個傳染病。有網上資料說康熙曾在宮女身上做人體實驗,跟她們種痘再看其接觸天花患者後有沒有受感染。有說這件事的詳情,記錄在耶穌會教士洪若翰寄回法國教會的書信中,但是我證實不了這份信件的存在(這位教士和康熙有另一個傳染病的故事,那就有書信實證,有機會可再和讀者分享)。

疫苗能非常有效地抵抗天花的感染。(網上圖片)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自1678年開始,康熙就推廣為宮廷皇族「種痘」,就連邊塞的滿族和喀爾喀諸藩貴族都能受惠;及後,更連平民百姓也可以種痘。種痘的技術傳到鄰近國家,包括日本、朝鮮和俄羅斯,之後經俄國傳到土耳其,再由當時的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夫人孟塔古夫人帶回英國。遠在英國,農村醫生愛德華.詹納觀察到擠牛奶的女工,在感染過牛痘後,就不會染上天花。種痘技術,加上牛痘,就造就了詹納這位西方公認的「疫苗之父」。而天花除了造就康熙成為皇帝之外,也讓他成為殲滅天花的重要人物。
撰文 : 王建芳醫生_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康熙與傳染病關係,醫療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