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康界限
什麼是健康的界限?有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呢?
在我與個案的面談中,「界限」是離不開的話題。許多煩惱,都跟我們如何設定健康界限有關。我從閱讀中學習,也從個人、工作與生活裏,練習實踐不同的文化之中,取得平衡的方式。我們必須足夠地認識自己、有充足內在空間理順自己的感受、需要、價值觀及先後次序,我們才能選取該時該地最適切的界限。
中國人不談界限
不同文化背景的個案,在設定人際關係界限時,都有不同程度、面向的挑戰。界限在中國人社會是不談的,我們從小並沒有學習「界限」(Boundaries)這個詞,而是從點滴日常去感受這個觀念。因此,它並沒有西方個人主義社會的教育那麼清晰。
集體主義比較以關係來定義「我」,儒家思想主張社會階層較分明,由內而外,愛是以關係為基礎、層層遞進的;「百行以孝為先」,一切道德根本由孝順父母開始。儒家思想不但視愛為一種義務,也是道德責任,它包含了照顧與關懷他人。如果使用英詞去表示「愛」在儒家思想中的意思,最好的形容無過於:愛是一個「及物動詞」。愛不止是一種感覺,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在談。
當愛同時被視為義務和道德責任,就明白為什麼中國人家裏愛的展現,有很多「教訓」在裏面;並以「行動」來表達,為子女花錢、照顧飲食等,都是愛的表現。
新書《別踩過界》
界限,在我們的文化裏是不被談論的。談論「界限」,什麼是屬於「你」和「我」的,幾乎會毀滅關係的親密感,因為那太「計較」。在我們的文化很少談個人權利,集中談「大我」,即「犧牲自己」。但不談就代表沒有了嗎?當然不是,我們還是天天活在有意無意設定的界限之中。
如果你有興趣建立健康的界限,請注意《信報》出版社的新書《別踩過界》,在各大書店有售。
作者為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信健康] 建立健康生活界限,情緒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