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避情緒的男生
吳崇欣T有強烈的情緒逃避傾向。開始見面時,我感受他「什麼都談談,又什麼都好像談... -
操控型母親導火線 女兒邊緣人格障礙
吳崇欣「你都如何回憶我?帶着笑還是很沉默?」劉若英《後來》歌詞。 筆者很多個案... -
-
-
要好好看見才能愛
吳崇欣孩子非常悶悶不樂,覺得攀牆不順利。「媽咪,我覺得好悶呀,我不要玩了。」 ... -
內在情緒調節系統 「紅藍綠」身心健康大法
鍾皓靈「明明已有做Gym又去揼骨,點解都好似冇唞過咁,仲攰咗?」 「放工後特登... -
-
-
接見玻璃心「巨嬰」 來做一個「生氣練習」!
吳崇欣在水彩畫的課上,老師一面示範、一面解說,很有耐心;有同學發問了又發問,老... -
建立健康界限
吳崇欣什麼是健康的界限?有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呢? 在我與個案的面談中,... -
-
-
與癌症康復者同行 如何學習與情緒共存?
吳崇欣每個成年人都需要學習照顧自己的感受,而照顧不等於改變。世間普遍認為負面情... -
臨床心理學家的自白
吳崇欣很喜歡看英國公園木長椅上的名字,他們都是被家人摯友紀念的故人。我時常想,... -
我們與情緒的安全距離
吳崇欣跟昇面談的過程,好像牽着一個幾歲才剛學走路小孩的手,小心翼翼不讓他跌倒一...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
吳崇欣之前寫過自尊感,今次來寫自信心。自信心是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成長潛力和可改... -
深入了解健康的界限
吳崇欣界限是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分界線,把個人身份區別開來,指示大家如何與人相處。... -
過度犧牲造成的傷害
吳崇欣父母過度犧牲會造成傷害,這在我們文化中甚少被談及。 有時大家在自己所熟悉... -
探討界限與親密(下)
吳崇欣上回談到,我在英國面見華人個案,不時遇到父母對親密感的追求,讓已成年子女... -
堅強的抑鬱症患者
吳崇欣人對於矛盾的概念好像抱有二擇其一的傾向。多少次,我聽見親朋好友說到某人患... -
探討界限與親密(中)
吳崇欣談集體主義定義個體之於整體的關係,筆者作為中國人,必須引述一點儒家思想。... -
情緒忽視的後遺
吳崇欣我曾經聽見過很多「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說法。 「為什麼其他人不會這樣自信... -
探討界限與親密(上)
吳崇欣最近有位外國資深基模治療師看了電影The Farewell,找我進行一場... -
基模治療的應用與文化關係
吳崇欣和很多心理治療一樣,基模治療也源於西方。在我學習基模治療的過程中,其中一... -
不憤怒的代價
吳崇欣有些人很難替人際關係建立界線,因為習慣了自我犧牲、自己的情感需要被忽視,... -
自尊感如何建立?(下)
吳崇欣上次談到,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Tal Ben-Shahar的分類,...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