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 也要「病向淺中醫」

蘇瑞雯 | 2025-03-07

「病向淺中醫」由細聽到大,病情微輕時盡早求醫,有助更快痊癒!因此,當身體出現毛病時,應該懂得迅速求醫。

然而,當情緒出現狀況時,會否傾向「病向淺中醫」?還是諱疾忌醫?

當了幾年表達藝術治療師,以藝術來陪伴個案處理各種心理健康狀況,我發現病人踏出第一步並非易事!首先流鼻水咳嗽等生理病徵比較容易察覺,然而心理病徵如焦慮不安或感覺悲觀等,這些情緒有時未必容易察覺!

另一個潛在因素是社會仍然未能全面消除對精神病患的負面標籤,窒礙有需要人士求助於心理治療。翻閱《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便會發現精神疾病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而且具有科學系統分析。病因可以是先天、後天或環境等各種因素造成,就如身體出現毛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分別吧!

社會依然未能全面消除對精神病患的負面標籤。

最後,我亦發現令求助者卻步的另一因素,是憂慮心理治療過程漫長需時,所費不菲,害怕如同無底深潭、無法負擔,因而拒絕嘗試!其實心理治療過程可長可短,因人而異,亦要視乎涉及的複雜程度,不能一概而論!經驗告訴我,雖然未必容易在短時間內:如一、兩星期或一個月完成治療,但亦並非無底深潭!例如有些病人來見我只4個星期(每星期一次會面)情況已穩定下來,而更多是8個星期便可完成治療,當然亦有極少部分見我已經超過一年時間。

功成身退

我常說心理治療過程沒一條萬能方程式,因為人人的處境、經歷及性格也不一,所以治療師與求助者之間需時建立一份互信關係,繼而在一個不帶批判及安全環境下,讓求助者無論透過言語或藝術創作,盡訴心中情,探索其可以打開心窗的獨有鎖匙!

不希望個案把我視作永遠的「水泡」,因此當個案情況相對穩定時,便準備讓這個「水泡」功成身退,結束治療。常說:我的工作像一個播種農夫,心理治療過程就像播下種子,這粒種子是會慢慢發芽、成長、收成。雖然成長過程及時間人人不同,但是可以做到的!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第一步,然而一旦察覺身心出現一些狀況,請盡快「病向淺中醫」!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應盡早接受心理治療,情緒治療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