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長者健康教育治未病

筆者近日和一班舊同窗茶敍,談古論今,不期然回到現實的個人健康問題。由於筆者是康健中心諮詢委員會委員,自然聯繫上康健中心成立的目的及其功能等。筆者發現,11人當中,6人不認識何謂「康健中心」,另外5個人知道但未「幫襯」過。
自2000年起,政府已經留意到人口老化,長期病患者數目上升,醫院入住率高企,輪候專科門診/手術的時間遠超理想。專家報告亦指出,推廣基層健康概念,有助市民關注自己健康,減少對醫療系統的依賴,長遠可減低整體醫療服務的壓力。
政府認同專家報告,並於2010籌備基層醫療服務的前期工作。在18區成立地區康健中心,第一間在2019開始運作,由非政府組織營運,政府基層醫療服務處監管,康健中心主要功能包括資源整合、健康推廣、疾病預防及篩查、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服務等,從而發揮以社區為本的服務,強化醫社合作,加強公私合營概念,配合外展服務。遺憾是香港很多市民仍然不知道社區康健中心的存在,對中心認知不多,是宣傳不足抑或市民興趣不大?值得探討。

綜觀筆者的朋友圈,基本上十分認同發展基層醫療服務,支持推廣「健康教育」、「治未病」等概念,希望項目能令市民認識及理解自身健康服務,取代現時香港「重醫療,輕預防」的醫療模式。政府應考慮協助加強市民對身體健康的關注,糾正他們長期依賴有不適就到急症室的觀念,積極在地區康健中心、學校、社區等層面推廣短、中、長期健康教育,為未來的醫療系統播下健康種子。
作者為香港護理及助產專科學院院士
信健康] 推廣基層醫療護長者,護理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