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的痛痹症狀

每節脊椎之間的椎間盤,有吸收震盪的作用,可承擔上下椎骨之間的壓力,讓骨與骨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不至於直接碰撞磨損。而所謂「椎間盤突出」,就是當椎間盤開始退化,或加上長期搬動重物、不正確姿勢等,使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壓着脊椎神經,因而產生痛症。在整條脊椎來說,最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是腰椎第四與第五節之間,以及腰椎第五節與薦椎(「尾龍骨」對上的一節)之間。
腰椎間盤突出是常見痛症,甚至是腰部痛症最常見原因,但病徵並不一定是單純的「痛」,很多時還會「痹」,常會被誤當作其他問題。視乎椎間盤突出的部位、範圍、病程長短及個人體質,病徵可包括腰痛時重時輕、久站或彎腰時腰痛加劇、下肢坐骨神經痛、大腿及小腿後側至足跟呈放射性刺痛、用力大便時感到下肢疼痛加劇、下肢外側感覺麻木、下肢有怕冷或燒灼等感覺、下肢肌肉抽筋、下肢肌肉力量減弱令身體常不自覺地向一邊傾斜、臀部向一側偏歪、走路時「拖腳」、排便無力甚至失禁等。

以上病徵以下肢為主,這是因為腰部神經主要控制下肢。因此,任何腰痛、腳痛或下肢麻痹,都有可能由於椎間盤突出而引起,建議若病徵持續應諮詢專業人士,需要的話接受詳細椎間盤檢查。
治療方面,脊醫一般會以手法矯正脊椎,或針對椎間盤突出所影響的軟組織作出治療。此外,休息亦是相當重要,患者應盡量減少會令椎間盤受壓的活動。要預防椎間盤突出,除了要注意日常活動姿勢,我們還要好好保護脊椎。
作者為註冊脊醫
[信健康] 了解椎間盤突出痛痹症狀,脊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