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科技 中風復康新希望

許彩玉 | 2025-08-07

中風後的復康是一場持久戰,患者不單面對肢體功能受損的限制,更常因資源不足及動力減弱而陷入康復瓶頸。作為物理治療師,我們深知持續而個人化的訓練,對於病人的功能恢復至為關鍵。

近年,社區復康服務日益普及,並結合創新科技,為患者帶來希望。「賽馬會流金匯」向來為中風患者提供以社區為本、階段式復康支援。為進一步提升成效,中心將於今年8月至10月期間引入嶄新科技──「希望肌」(XoMuscle)機械人,並開展臨床應用研究。

「希望肌」由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湯啟宇教授團隊研發,是全球首個在六項肌肉性能指標上,超越人體肌肉的仿生系統,獲多個國際創科殊榮。是次臨床試驗將應用機械人技術進行上、下肢復康訓練,支援中風後肢體活動受限之人士。

在復康服務中引入創新科技,有助提升患者的訓練成效,例如圖中的「希望之手」系統。(作者提供圖片)

參與者將接受為期10堂的訓練,包括穿戴機械手套與臂套,透過主動肌肉收縮驅動機械人完成指定動作,提升上肢功能及生活自主能力;下肢訓練則結合跑步機與地面步態訓練,針對步行能力與平衡進行強化。

上述新科技將與中心現行三個層級的「中風復康訓練計劃」緊密結合,包括:

一、個別復康運動訓練:適合早期復康階段或需高度照顧者,注重個人化訓練與照顧者參與。

二、持續社區復康計劃:針對活動能力受限的患者,透過小組訓練促進體能、社交及認知能力。

三、SMART REHAB:適合能自主訓練的人士,結合創新器材進行自助式訓練。

透過融合復康科技與社區支援,將能強化患者的訓練動力及成果,助他們逐步重建自信與功能。筆者亦希望是次合作經驗,可為本地復康模式注入新思維,攜手推動復康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作者為賽馬會流金匯中心經理及高級物理治療師

https://jcch.org.hk/

[信健康] 科技幫助中風康復者,護理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