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模式和精神健康

陳仲謀醫生 | 2024-05-14

上期闡明「生命事故」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指出無論什麼事件,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如果壓力累積在特定時間內「超標」,就有機會引起情緒失衡,甚至罹患精神病。

人生在世不能避免碰上各種際遇,其中有喜有悲,除非你能「四大皆空」。

如果我們的「生活模式」因勢利導,作出適當調整,把壓力轉化為動力,便可利己利人。所以,各地學者紛紛研究恰當的「生活模式」,去適應瞬息萬變之世界態勢。有人或會懷疑各國地理、文化和經濟有極大差異,標準的「生活模式」能否一概通用,會不會「橘越淮為枳」?

七大範疇

英國皇家精神學院聯同英國生活模式醫藥協會(British Society of Lifestyle Medicine),將會於互聯網上舉行會議商討「生活模式」和精神健康的關係,其中包括七大範疇。無巧不成書,本專欄在今年2月2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精神疫苗2.0〉,和它們課題有不少不謀而合的地方:

1. Healthy Eating(健康飲食):全球人類糧食生產不均,一方面癡肥人數增加,但在某些地區則餓殍遍野。如果單以香港為例,「三高食物」(高脂、高糖、高鹽)和加工食物的流行,成為家常便飯,使不少青壯男女有中央肥胖身形,對他們日後健康產生潛在威脅。港人嗜吃糕點,其中酥皮是典型的反式脂肪,長期大量食用會有危險,美國紐約早在2008年全面禁止使用這種脂肪,不少城市相繼效法,可見健康飲食習慣對身心有莫大裨益。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對身心有莫大裨益。

2. Physical Activity(身體活動):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周最少要進行3次持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心跳、呼吸加速、有輕微氣喘和流汗)。要建立這些恒常健康習慣,需要邀請志同道合的親友互相支持和鼓勵,於戶外陽光和清新空氣中進行,更相得益彰。

要建立運動習慣,需要邀請志同道合的親友互相鼓勵,於戶外陽光和清新空氣中進行,更相得益彰。

3. Improving Social Connections(增進社交網絡):人是群體動物,不能孤立自己,必須與別人做各種互動聯繫,建立友誼,分享內心感受,暢通宣洩的渠道,作為精神支柱,遇有困難便可以得到各方面幫助;而這個避風港當由親及疏,從核心家庭擴展開去。

換句話,夫婦關係最重要:留心聆聽對方心聲,互相體諒,有同理心,一齊去解決家庭問題。現在全球先進地區離婚率節節上升,可見問題嚴重性即將危及社會結構,扭曲下一代的身心成長。

4. Stress Management(壓力管控):現今工商業社會有時被密不透風的壓力所籠罩,使人忙得透不過氣來,唯有拚命工作。在加速生活的步伐下,便容易暴躁,引起人際衝突。不同人用不一樣方法減壓,各適其適,但切勿誤入歧途,染上不良習慣,害人害己。正當文娛康體活動,總有一種可作為解決之辦法;切勿被人誤導,淪落墮入嫖睹飲吹的羅網。四害之為禍本來無分軒輊,然而以本港特殊環境而言,賭和吹可算棋逢敵手。近年,海關不斷破獲大宗走私毒品和香煙勾當,相信除了轉口外,部分是供應本地市場,荼毒市民,特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經常接觸賭博,耳濡目染,容易使人變成病態賭徒,泥足深陷,有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之虞。

未雨綢繆

5. Avoidance of Harmful Substances(避免接觸有害物質):作為小結,大家要識飲識食,選取高纖和低熱量食物;不但要遠離毒品,還須禁煙戒酒,因為這都是引起嚴重疾病的誘因。還有,節制瀏覽網絡,免被半真半假的消息弄到頭昏腦脹,精神渙散;切勿不分晝夜玩線上遊戲,導致意志消沉,損害眼睛,荒廢事業。

6. Restorative Sleep(有效的睡眠):指能維修一日疲勞的身體,進行新陳代謝,恢復各器官正常功能。一般認為每晚睡眠時間約8小時,黃金段落是晚11朝7,這符合人類進化歷程。有研究指出農耕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有規律生活,居民患上精神病的機會,遠低於工商業發達的大都會。無奈社會改變,很多城市24小時不停運作,晨昏顛倒,打亂人們生理時鐘,貽害身心。

7.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Outcomes(對精神健康結果的影響):應對上述問題,筆者嘗試提倡「精神疫苗2.0」:運動破愁城,社交滅心魔;遠離煙酒毒,識食見艷陽;睡眠十一七,生活不用急;手機適量用,家庭要和洽。

當今人類面對愈來愈大的生活壓力和世情轉變,必須未雨綢繆,養成正確生活模式(Healthy Lifestyle),打好精神健康基礎,預防情緒出現困擾,進一步減低患上各種精神病的風險。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生活模式對精神影響,專家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