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益生菌好處、功效、副作用一覽!幾時食益生菌?附選購注意事項

2025-10-02

益生菌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每粒益生菌補充劑便含有數十億的活性菌,到底益生菌是什麼?益生菌好處,除了幫助排便之外,還有什麼?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幾時食?吃多久才見效?有副作用嗎?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林林總總,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選購時又該注意什麼?天然益生菌食物來源有哪些?帶你一文看清有關益生菌的所有關鍵問題。

益生菌是什麼?解構益生菌名稱常見的益生菌益生菌好處
天然益生菌食物來源選購益生菌注意事項益生菌幾時食?
益生菌吃多久才見效?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益生菌副作用
哪些人士不適合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常見問題(FAQ)

益生菌是什麼?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定義,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種在攝入適當數量後會對人體產生益處的微生物,主要存在於腸道中。

人體的腸道中有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健康的腸道代表這些微生物群維持着一種平衡的狀態,然而,不良飲食、壓力、睡眠不足、年齡變化,或長期不當使用抗生素,都可能打破平衡,引發腸道或全身健康問題。

補充益生菌的目的之一,是透過增加特定「好菌株」的數量,幫助調節菌群結構、抑制致病菌活性,並有機會強化腸道屏障與免疫功能。不過,效果會依照菌株種類、劑量、個人體質與腸道狀況而有差異。

解構益生菌名稱

益生菌名稱的前半部分是益生菌所屬的菌屬(Genus),後半部分為益生菌的菌種(Species),之後的編碼(一般由大階英文字母和數字組成)則是菌株(Strain)。例如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actobacillus是菌屬,rhamnosus是菌種,GG是菌株。

益生菌同一個屬、同一個種裏面,不同菌株的功能差異可能很大,要確定一個產品內的益生菌是否能達到某種健康功效,菌株才是關鍵因素。

常見的益生菌

目前被醫學界確定存在於人體內的益生菌約有17個菌屬,而常見的益生菌家族包括以下3種:

常見的益生菌丨1. 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乳酸桿菌常見於乳製品與發酵食品,部分菌株能幫助分解乳糖、抑制有害菌生長。有些菌株主要活躍於小腸,但並非所有乳酸桿菌都能長期定居。

乳酸桿菌屬中常見的益生菌包括:

-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 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常見的益生菌丨2.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雙歧桿菌又稱比菲德氏菌,是嬰兒腸道中的益生菌之一。研究顯示,雙歧桿菌與維持腸道屏障、調節免疫反應及促進腸道代謝功能有關。

雙歧桿菌屬中常見的益生菌包括:

- 雙叉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 嬰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 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 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 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常見的益生菌丨3. 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布拉酵母菌是一種益生酵母,不同於細菌型益生菌,臨床上被研究用於減少抗生素相關腹瀉與某些腸道疾病的風險。

益生菌好處

益生菌與腸道健康有密切關係,其潛在好處除了大眾所認知的幫助消化外,還有其他多種功效。以下是7個補充益生菌的好處:

益生菌好處丨1. 改善腸道健康

益生菌能產生乳酸、醋酸等有機酸,降低腸道pH值,抑制壞菌生長。部分菌株可幫助調節腸道蠕動,改善功能性便秘。補充特定益生菌株如鼠李糖乳桿菌GG(LGG)和布拉酵母菌,已證實能有效預防及紓緩因服用抗生素而導致的腹瀉。

益生菌好處丨2. 增強免疫力

人體約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益生菌能刺激腸道黏膜產生免疫球蛋白A,這種抗體能像保護膜一樣,阻止病原體入侵。此外,益生菌亦能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平衡身體的發炎反應,有助減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益生菌好處丨3. 或有助穩定情緒

腸道又被稱為第二大腦,腸道與大腦之間存在着「腸腦軸」(Gut-Brain Axis)的雙向溝通渠道。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產生,如血清素(俗稱快樂荷爾蒙)。有研究指部分益生菌株,如長雙歧桿菌,或有助於改善壓力、焦慮及抑鬱等情緒問題。

益生菌好處丨4. 維持心血管健康

近年研究指出部分益生菌菌株可能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能降低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輔助管理血脂和血糖水平。

益生菌好處丨5. 改善皮膚問題

當腸道屏障功能受損,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大分子或毒素可能進入血液,引發全身性的免疫及發炎反應,從而誘發或加劇濕疹、暗瘡及皮膚敏感等問題。益生菌有助於修復腸道屏障,調節免疫系統,從根源減低皮膚的過敏及發炎反應。

益生菌好處丨6. 維持泌尿陰道健康

除了腸道,女性的泌尿系統及陰道亦有獨特的微生態環境。特定的乳酸桿菌,如鼠李糖乳桿菌和羅伊氏乳桿菌,有助維持陰道環境呈弱酸性,以抑制念珠菌等害菌過度繁殖,從而減低陰道炎及尿道感染的復發風險。

益生菌好處丨7. 輔助體重管理

有研究發現肥胖人士的腸道菌群結構與體重正常者不同,部分益生菌或能透過影響脂肪儲存、調節食慾相關的荷爾蒙,以及改善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對管理體重有間接幫助。

天然益生菌食物來源

許多發酵食物本身就是天然益生菌的來源,日常飲食中可以適量加入以下的發酵食物,但選購時要注意是否含有活菌(避免經過高溫殺菌):

- 乳酪/希臘乳酪:選擇標明含有「活性乳酸菌」(Live Active Cultures) 且無添加糖或低糖的產品為佳
- 克非爾(Kefir):一種類似乳酪的發酵乳飲品,菌種比一般乳酪更豐富
- 芝士:只有部分未經高溫殺菌的軟芝士,如茅屋芝士、哥達芝士才含有益生菌
- 韓國泡菜:由大白菜等蔬菜發酵而成,富含乳酸菌,亦含有膳食纖維與植物營養素,但需注意鈉含量
- 德國酸菜(Sauerkraut):未經高溫處理的德國酸菜才含活菌,罐頭版本通常不含益生菌
- 日本麵豉:由發酵黃豆製成,常用於製作麵豉湯,但過度加熱會破壞活菌,建議在湯快煮好時才加入
- 納豆:日本傳統發酵的黃豆食品,含豐富的納豆菌,兼具益生菌與納豆激酶等營養成分
- 康普茶(Kombucha):一種微甜帶酸的發酵茶,但需注意產品的糖分

選購益生菌注意事項

若希望針對性地改善特定健康問題,或日常飲食中難以攝取足夠益生菌,可考慮服用益生菌補充品,選購時可參考以下注意事項:

選購益生菌注意事項丨1. 看菌株而非菌屬和菌種

菌屬和菌種只是益生菌的分類,同一個菌屬和菌種裏,不同菌株的功能差異可能很大。例如同屬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這個菌種,只有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這個菌株才被廣泛研究證實能有效預防抗生素相關腹瀉。選購時,應留意產品是否清晰標明菌株的名稱及編號。

選購益生菌注意事項丨2. 菌落形成單位(CFU)並非愈高愈好

CFU(Colony Forming Units)代表產品中活性菌的數量,一般保健用途,每日攝取10億至200億CFU已足夠。針對特定問題,可能需要更高劑量。過高的CFU不代表更好,關鍵在於所選菌株是否經科研證實有效,以及能否存活並在腸道中發揮作用。

選購益生菌注意事項丨3. 存活率

益生菌必須「活着」到達腸道才能發揮作用,在進食後有機會被胃酸和膽汁消化,無法順利進入大腸。優質的產品會採用特殊的產品包裝技術(如微膠囊技術)或選擇耐酸耐鹼的菌株,以確保益菌的存活率。

選購益生菌注意事項丨4. 產品認證與信譽

選擇信譽良好、有提供第三方獨立檢測報告(如SGS)的品牌,確保產品的菌數、菌株及安全性符合標示。或者留意產品上的菌株是否得到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或澳洲治療用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等國際機構認證,證明菌株已有足夠的科研證明其安全。

選購益生菌注意事項丨5. 配方是否含有益生元

含有益生元(如FOS果寡糖、GOS半乳寡糖、菊糖Inulin)的產品,稱為「共生質」(Synbiotics)。益生元能為益生菌提供食物,有助益生菌在腸道內定殖和生長,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益生菌幾時食?

關於益生菌的服用時間,目前醫學界無共識。部分研究建議空腹(如飯前30分鐘)服用益生菌,因胃酸分泌較低,可能有利於益生菌存活;另一些研究則建議與餐同時或餐後服用益生菌,因食物的緩衝作用可能保護益生菌免受胃酸傷害。

事實上,於餐前或餐後服用益生菌的效用分別不大,反而應該每天在固定時間持續服用益生菌。選擇時間時,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與產品說明書上的建議。此外,由於抗生素會同時殺死益菌和壞菌,如需服用抗生素,建議同時補充益生菌,以減低腹瀉等副作用。而抗生素和益生菌的服用時間須相隔至少2至3小時,避免益生菌被抗生素一併殺滅。

益生菌吃多久才見效?

益生菌的服用效果因人而異,亦與所選菌株、劑量、健康狀態、改善目標等因素有關,以下3項服用效果所需時間只作參考:

- 急性腸道不適(如腹瀉):在補充正確菌株及足夠劑量下,數天內可能有初步改善
- 慢性腸道問題(如便秘、腸易激綜合症):一般建議持續服用4至8星期
- 調節免疫、改善過敏或皮膚問題等慢性症狀:通常需連續服用3個月或以上,給腸道菌群有足夠時間調整與再平衡

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

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而言,長期服用益生菌一般被認為是安全的,可作為一種支持腸道健康與維持菌群平衡的方法,但同時不應忽視飲食、生活方式、壓力管理等基本因素。

部分人或會擔心長期服用益生菌會令腸道產生「依賴性」,但目前沒有研究顯示腸道會因長期服用益生菌而失去自身功能,益生菌的角色是支援而非替代原有菌群。不過,部分人士(如免疫功能受損人士、重大疾病患者、早產嬰兒等)在長期服用益生菌時需特別謹慎,應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服用。

如果你為改善某個特定健康問題而服用益生菌,建議在達到預期效果後,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劑量或持續服用。

益生菌副作用

益生菌對大多數健康人士來說是相對安全的補充劑,但在開始服用益生菌的首數天或一至兩星期,部分人可能會出現短暫的消化系統不適,例如:腹脹、胃氣、輕微腹痛或腹瀉、腸道蠕動聲音增加等。這此通常是腸道菌群正在調整的正常現象,身體適應後便會消失。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減少劑量並諮詢醫生。

哪些人士不適合服用益生菌?

雖然益生菌對大多數健康人士來說是安全的,但以下人士在服用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 免疫功能受損人士:如正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器官移植者、愛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高劑量類固醇者
- 重症病患:住院中的危重病人,特別是患有急性胰臟炎的病人
- 早產嬰兒與體重偏輕的嬰兒:因免疫與腸道屏障未成熟,感染風險較高
- 使用中心靜脈導管或有嚴重心臟病史者:若菌株進入血流,可能增加感染或心內膜炎風險
- 過敏體質人士:對產品中的成分(如牛奶蛋白、乳糖、酵母)過敏的人士

益生菌常見問題(FAQ)

1. 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

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而言,長期服用益生菌一般被認為是安全的,可作為一種支持腸道健康與維持菌群平衡的方法。建議應該每天在固定時間服用益生菌,以發揮其效用。如果你為改善某個特定健康問題而服用益生菌,建議在達到預期效果後,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劑量或持續服用。

2. 吃益生菌可以改善什麼?

益生菌與腸道健康有密切關係,以下是7個補充益生菌的好處:

- 改善腸道健康:幫助調節腸道蠕動,改善便秘,並預防及紓緩因服用抗生素而導致的腹瀉
- 增強免疫力:刺激腸道免疫系統,平衡身體的發炎反應,有助減低上呼吸道感染的頻率
- 穩定情緒:透過「腸腦軸」影響神經傳導物質,或有助於改善壓力、焦慮及抑鬱
- 維持心血管健康:可能幫助降低膽固醇吸收、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輔助管理血脂和血糖
- 改善皮膚問題:有助修復腸道屏障,減低可能引發濕疹、暗瘡的全身性發炎反應
- 維持泌尿陰道健康:幫助維持陰道弱酸性環境,抑制害菌繁殖,減低感染復發風險
- 輔助體重管理:可能透過影響脂肪儲存和調節食慾荷爾蒙,對體重管理有間接幫助

3. 益生菌吃幾天才有效?

益生菌的服用效果因人而異,以下3項服用效果所需時間只作參考:

- 急性腸道不適(如腹瀉):在補充正確菌株及足夠劑量下,數天內可能會有初步改善
- 慢性腸道問題(如便秘):一般建議持續服用4至8星期
- 調節免疫、改善過敏或皮膚問題:通常需連續服用3個月或以上

相關文章推薦

濕疹食邊隻益生菌好?3種益生菌助改善 附6個濕疹益生菌選購原則

促進益菌增殖 維護健康平衡 關鍵飲食 助腸道修復微塑膠傷害

從腸道菌群至低度炎症 再到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