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命第二個起點 告知家人捐贈器官意願

醫院管理局 | 2024-11-27

親人生命驟逝,常讓家人痛苦和無助,難以承受。然而,若家人圓了親人生前遺願,讓器官捐贈成為一個跨越生死的契機,將大愛延續下去,讓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儘管過程充滿猶豫和掙扎,但對器官衰竭病人而言,器官移植仍是他們延續生命的主要和唯一出路。

每一個器官都有機會拯救病人生命。(醫管局圖片)

末期腎臟衰竭是指腎臟功能已嚴重下降,無法維持身體正常代謝需求,必須進行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甚至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部門主管周啟明醫生指出,在等待移植前,病人一般需長期進行透析治療,有些患者更需持續數年,直至能進行腎臟移植。病人不但同時面對心理和經濟壓力,每周頻密地進行治療,對日常活動、工作及社交造成影響,甚至限制病人進行長途旅行的機會。

長年洗腎靜待奇蹟

截至今年首9個月,整體輪候器官捐贈人數仍逾2600人,其中等待腎臟移植則近2500人。周醫生呼籲市民盡快登記器官捐贈,因為每一個器官都有機會拯救病人生命:「大家先登記,再向家人表達你的意願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他們面對這項艱難的決定時,家人能尊重並執行你的選擇,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所以,別再猶豫,每份無私的捐贈,都將成為生命延續的希望。

在等待腎臟移植前,劉小姐於家中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俗稱洗腎),較每日返回醫院具彈性。(醫管局圖片)

現時26歲的劉小姐經歷近4年「洗腎」維持生命,但最理想的治療方案,必然是進行腎臟移植。九龍西醫院聯網腎科顧問護師李淑恒說:「當時病人的母親曾希望捐贈活體腎臟給女兒,接受器官移植配對後,初步評估為適合進行移植。惟接受外科進一步評估後,發現病人的母親腎臟與病人並不適合,最終未能進行移植。」她憶起當時一家人面對「得而復失」的情況,心情均跌至谷底,亦目睹在等待合適腎臟的過程中,焦慮、沮喪和不安亦伴隨着她們一家。幸好之後有合適的遺體器官捐贈者出現,令劉小姐成功進行移植手術,重獲新生。

家屬猶豫心路歷程

捐贈器官決定從來不易,即使是至親,面對器官捐贈的決定時,家人必定走過一條複雜苦澀的心路歷程,過程中充滿了情感掙扎、道德考量和對自己未來健康的憂慮。李姑娘指出,病人及其家人的內心掙扎都可以理解:「病人一方面憂慮手術風險,令家人出現併發症;另一方面擔心家人捐贈一部分器官後,往後無法應付健康危機。」家人對捐贈器官的想法同樣掙扎,「雖然捐贈器官予家人,是展現愛與關懷的方式之一,但他們亦會思考手術的各種可能性,憂慮自己往後健康情況。」不論最終決定如何,李姑娘建議家庭成員先深入討論,互相支持和理解,這對最終決定至關重要。

對外分享捐贈意願

李姑娘呼籲,有意支持器官捐贈的市民,先於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Sign-up)。「最重要是向家人及朋友分享意願(Speak-out),再將支持器官捐贈的訊息和文化傳播出去(Spread-out),重燃器官衰竭病人的生命希望。」

撰文 : 醫院管理局

[信健康] 對外分享器官捐贈意願,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