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澗雲深去:香港「野菜」之探尋(六)

范蕊博士 | 2024-10-17

苧麻,又稱苎麻,首載於《名醫別錄》,稱苎根。蕁麻科灌木植物,莖堅韌,古人用其纖維製作麻繩及麻衣孝服。葉互生,薄革質,葉片寬卵圓形,葉尖長驟尖,葉基圓形或截形,葉緣有細齒。葉面綠色,粗糙,葉底綠白色,長有密毛,這也是其辨認特徵之一,所以又稱天青地白,白麻頭。雌雄同株或異株,團繖花序腋生,花極小,瘦果球形。為香港常見植物,生於山坡、路旁。

清熱涼血

中醫學用其根,稱苧麻根,冬春季採挖,去雜質,以水浸洗淨,潤透後切片曬乾成為苧麻根。味甘性寒,歸心、肝經,涼血止血,安胎,解毒。《名醫別錄》稱「主治小兒赤丹。其漬苎汁治渴。安胎,貼熱丹毒腫有效。漚苎汁,主消渴也」。外用搗爛敷患處,可治熱毒瘡瘍、蛇蟲咬傷。《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可治多種外科證如火丹、癤毒、胡蜂、發背、疔瘡、跌撲損傷,可配伍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等增清熱解毒之功,內服亦可。苧麻根清熱涼血,通利水道,用於濕熱下注膀胱,小便赤澀疼痛,淋漓不清。《太平聖惠方》用其單煎,治血淋,可與白茅根、滑石、海金沙等合用利尿通淋止痛。苧麻根可治多種血證,如吐血、咳血、便血、崩漏、胎漏下血等,因其性寒,主治血分有熱的出血。《聖濟總錄》之苎根散,合人參、蛤粉、白堊同用。

臨床常治療妊娠蘊熱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取清熱安胎之意,亦可合熟地、阿膠、當歸、白芍治血虛有熱之下血不止。但有醫家質疑,《本草正義》曰:「白苎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熱結等證,則有泄熱通利之力,是以《日華子本草》謂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為安胎之用,實則即寒且滑,必非胎動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為妊娠禁品。考古今醫藥諸書,惟《梅師集驗方》用以治胎動忽下黃汁,此外殊不多見,丹溪且言其行滯血,則更與胎動大相刺謬,又何可為安胎藥耶。」

浙江湖州民間用嫩葉煮熟揉於米粉中作糕糰,清香可口,稱苧頭清。客家茶粿將其葉泡水,洗掉絨毛,搗碎同糯米製成粗葉飯。筆者曾聽聞,用其葉絞汁做麵條,興許亦是家鄉傳統。

中醫學常用苧麻根,多冬春季採挖曬乾。味甘性寒,歸心、肝經,涼血止血、安胎、解毒。

作者為註冊中醫、大學兼職講師

[信健康] 苧麻根藥用功效,中醫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