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中藥資源之二 研發、技術與策略

黃譚智媛 | 2024-07-26

2021年,國家衞健委發布《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對「食藥物質」的定義、物質安全性評價程序和要求,以及風險檢測和動態管理進行了規範。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藥食同源專業委員會第一次籌備會上,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根據「醫康、醫養、醫遊、醫娛、醫體、醫食」六位一體大健康理念,闡述了藥食同源的發展規劃和措施。

1.產品類型及功能

廣義的藥食同源產品包括藥品(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保健食品、特醫食品、功能食品、含中藥日化產品、休閒食品等。

2022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非營養素補充劑及配套文件》。保留的功能類型24項,其中,增強免疫力等7種功能僅需要通過動物實驗進行評價,緩解視覺疲勞等4種功能僅需通過人體試驗驗證,而有助於維持血糖健康水平等13種功能先需要通過動物實驗,再通過人體試驗驗證。

2023年,再頒布了《保健食品新功能及產品技術評價實施細則》,指出新功能,分為補充膳食營養物質、維持或改善機體健康狀況、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因素三類。研究樣品應當符合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質量可控性要求。

2.研發關鍵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類原料與微生物、重金屬、農藥殘留等安全性相關指標提出了要求。

應該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植物提取物國際商務標準》等系列法律法規和標準。

製備工藝和質量控制:加強功效因子與營養因子的基礎研究,在製備工藝中採用芳香成份環糊精包合等穩定化技術、膜分離純化技術、擠壓膨化熟化技術、微膠囊矯味技術等,避免產品同質化、建立技術壁壘,提高產品質量和生命周期。

3.研發對策

現代「藥食同源理論」應遵循以下特點︰一、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支撐; 二、長期實踐應用,並有相應採收、食用部位、加工方法、主要食療作用等; 三、有食材入選標準,並有完整食療效果(或毒性)描述。既要注意對古代本草及醫籍記載的性味歸經及功效進行總結,遵循調理與配伍原則,同時亦要與現代生理功用建立關聯。

精準定位產品市場:符合保健食品的「好看、好吃、好用」原則,專注於以傳統養生理念為基礎,適應現代人們生活習慣的健康食品。基於原方煎服法、協同食物及其加工方法確定最適合的食品形式。補益型和大病康復治療型產品,是基於經方的藥食同源功能食品的兩大主要發展方向。

原料資源綜合利用:關於非傳統藥用、食用部分,如植物的莖、葉、殼、仁、梗等。其潛在價值,可豐富我國藥用和新食品資源等。實現資源充分利用,可帶動產地經濟推動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原料資源綜合利用,是關於非傳統藥用、食用部分,如植物的莖、葉等。

產業發展戰略科學化、優質化、標準化與差異化推動思路:一、以保證功效為背景、有效活性為導向,以臨床藥效表現定位品質,構建優質生產體系,採用有效的調控技術為質量提供技術保障,科學指導合理種植及技術。二、建立以藥食同源中藥材生產、加工、宣傳和管理為主體框架的標準體系,對各個環節進行規範管理,標準化生產包括品種選擇、基地選擇,以及播種、規範化管理、產地初加工、包裝運輸和入庫的整個過程。三、依託不同地區的中醫藥特色資源,通過有價值的創新,在產業相關產品、文化和服務等方面形成顯著特色。

現代「藥食同源理論」應要有傳統中醫藥學說的支撐。(資料圖片)

總結

不斷開展「藥食同源」理論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究及其產品開發與成果轉化;要深入市場調研,掌握市場需求,發揮中醫藥食療「治未病」的優勢,在繼承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實現技術革新,將中醫藥理論與現代食品工藝技術相結合,開發既具備保健功效又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新產品;加強「一帶一路」資源共享及科技合作交流,增加產業創新,強化品牌塑造,助推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

鳴謝: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事業委員會之段金廒教授及程建明教授2024年5月的文章。

撰文 : 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信健康] 續談藥食同源發展趨勢,醫療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