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血便顏色 辨大腸疾病

劉卓靈醫生 | 2025-08-12

見到大便有血,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痔瘡發作」,但亦可能暗藏身體發出的其他重要警號。不同顏色、性質的血便背後,可能隱藏痔瘡、腸道炎症甚至癌症等疾病,及早診斷才能守護健康。

血便通常源於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損傷或病變。下消化道(如直腸、肛門)出血多呈鮮紅色,常見於痔瘡或肛裂,長期便秘、久坐或好食辛辣者更易發生。若血液混合糞便且呈暗紅色,則需警惕大腸瘜肉、潰瘍性結腸炎或腸癌等疾病。上消化道(如胃、十二指腸)出血則會因為血液氧化變黑,形成「瀝青便」,可能源於消化性潰瘍或胃癌。

血便通常源於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損傷或病變,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反映患上癌症。(網上圖片)

另外,若大便墨綠色,可能因食物經小腸時被膽汁染色所致,未來得及分解,伴隨腸道細菌感染發炎及腹瀉,便會出現此類情況。如大便是灰白色,代表食物沒經過膽汁染色,有機會是膽汁沒分泌到腸胃內,常見病因是胰臟癌、膽囊癌、膽道癌等。

屙血的常見元兇主要是痔瘡,多因便秘用力導致血管破裂;但大腸瘜肉、消化道炎症或腫瘤同樣危險。

現代都市人飲食低纖、缺乏水份,加上壓力過大,更易誘發問題。無論血量多少,都應該重視,切勿以為是「小毛病」而延誤就診;醫生或會通過詳細問診,了解患者病史後安排進行肛門指檢、驗血、驗大便、X光檢查或進行手術抽取組織樣本進行化驗;必要時,還可能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以觀察出血之處,判斷是否與其他大腸疾病有關。

預防血便需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菜、全穀類),少吃肉類和動物脂肪,配合飲用充足的流質飲品,有助於保持排便通暢,減少便秘與用力排便的肛門壓力;保持規律運動,避免久坐、酗酒和吸煙。針對存在消化腸道病史的人士,應諮詢醫生考慮是否需要進行基因或內窺鏡檢查。

若大便長期出現異樣,建議及早向主診醫生查詢,遵循醫生叮囑進行相應檢查,以確認病因並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

作者為香港專科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血便顏色可大可小,健康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