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人士有say?

楊智恩、陳裕麗 | 2024-05-27

王先生的家人發現他近來性情有點改變及比較健忘,後來經檢查後,醫生診斷他有早期認知障礙症情況。自此,王先生就由掌管家中決策大權的一家之主,變得生活不由自主。昨天晚飯時,王先生突然說:「如果我以後病得很嚴重,走時要舒服。」家人聽到後反應不一:

妻子大叫:「大吉利是!」死亡常被視為禁忌話題。不知道有沒有數據檢視討論晚期照顧會否帶來不幸;但不難從臨床經驗中發現,逃避話題只會讓病患者覺得沒人願意聆聽他們心聲,引致孤單的情緒。

兒子說:「我們會幫你作主。」本地及海外研究都發現,家屬普遍比認知障礙症人士更傾向認為,即使疾病晚期仍應採用治療維持生命。這差異讓我們反思,究竟生命應以質或量來評定?又應由誰來決定這評分標準?

女兒質疑地問:「腦退化的人說話可靠嗎?」這想法似乎較為理性。眾所周知,認知障礙症影響患者認知能力。然而,這並不代表患者會馬上失去所有決策能力。根據國際指引,只要當事人能理解資訊並表達想法,他們的聲音應受尊重。

孫女好奇地問:「你為什麼說這些?」此刻,全家人都瞪着她。沒想到這看似無知的問題卻讓王先生盡訴心中情。家人才了解到他對日後照顧原來早有打算,這次坦誠的對話讓大家感到釋懷。

居安思危:認知障礙症是不可逆轉的退化性疾病。「預設照顧計劃」使患者趁未喪失所有認知能力前,盡早分享自己想法;這溝通過程可涵蓋治療、照顧、未圓的心願等,減輕大家焦慮,讓家人更能作出合其心意的安排。

作者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專業顧問及教授

[信健康] 應對認知障礙患者, 護理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