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風」中「觸」到好心情
鄭可瑜教授如果COVID-19的疫情是變幻不斷的天氣,影響着你和我的生活,那麼中風... -
錯用防護裝備增感染風險
鄧穎琪博士疫情下,正確佩戴口罩及潔手方法已漸漸成為生活常識。為減低感染風險,部分人... -
-
-
動靜養心腦 漸進除抑鬱
臧渝梨博士抑鬱是當今社會常見的情緒障礙和公共衞生問題,不只造成精神痛苦,更給患者、... -
婦女自主癌症康復之路
周嘉明副教授 Professor Alexandra McCarthy 梁慧儀博士癌症治療有可能引致患者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受損,並增加患上其他慢性病的風... -
-
-
決策工具改善選擇困難
陳傲霜助理教授我們從早上睜開眼睛,就要面對種種的選擇:穿什麼?吃什麼?人生的種種「抉擇... -
中風後一支煙,也嫌多!
林冠羽 周柏珍教授 盧海珊教授去年12月,58歲的黃先生工作時突然感到左邊身麻痹乏力,送院後被診斷為缺... -
-
-
有效校園抗疫措施
臧渝梨博士近日,最具有全球衞生專業公信力的Cochrane實證圖書館發表了由德國K... -
疫情下職場心理健康
錢惠堂教授 謝文琪自新冠肺炎在2020年初大爆發以來,疫情迅速蔓延至各國,至今已經肆虐全球... -
當癌症遇上認知障礙症
凌綽姿博士隨着香港人口老化,同時患上癌症及認知障礙症的患者人數也隨之趨升。認知障礙... -
積極進行心腦血管養護
臧渝梨博士心血管疾病(CVD)包括一組有心臟或血管功能異常的狀況,如冠心病、腦血管... -
齊來正視婦女精神健康
王可欣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在本港出現社區爆發;繼非典型肺炎後,本港再次... -
生命誠可貴 尊嚴價更高
陳葉詠嫻教授「都快病得沒命了,還談什麼尊嚴?」這可能是許多人的誤解。事實上,從醫生病... -
冬天心血管「保衞」戰
車錫英教授 楊琛博士本港已進入冬季,伴隨着氣溫的下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在上升。有研究指在... -
糖尿上眼與精神健康
馬域祺相信大家對於「糖尿病」一點也不陌生,現時全球約有超過4億人口為糖尿病患者... -
中風康復:治心之道
周柏珍教授 萬小娟 盧海珊助理教授中風是一種突發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 中風幸存者除了有不同程度的身體功... -
長輩接種樂共享
盧慧詩博士自2020年12月英國地區開始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後,現時全球已有217個... -
大腸癌患者身體形象
周嘉明副教授 何婉雲博士 張菱慧 梁慧儀博士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大腸癌在全球女性及男性當中,分別是第二常見和第三常見... -
太極氣功改善慢阻肺病
陳惠嬌副教授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的呼吸系統因... -
抗疫「療」法 擁抱子女
莊婉瑜助理教授 黃曉彤新型冠狀病毒自2019年底爆發後肆虐全球,學校轉為半天上課,幾乎所有學校... -
關愛自己與心率變異性
鄭可瑜助理教授我們常常聽到成年人正常的靜態心跳是有規律的,每分鐘約60至100次。如果...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