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可有肌肉科?

袁康就博士 | 2024-10-14

平日勞碌生活所帶來的痛症,大多與肌肉有關。

肌肉遍布全身。我們日常活動必以肌肉先行,每一刻都用上肌肉。然人性最大弱點之一是貴遠賤近,我們最容易忽視對自己最好的東東西西,包括:空氣、水、陽光,甚至爸爸媽媽;肌肉為我們生存穩守前線,我們可醒覺到它的重要性?

肌肉活動的必然性

凡事都講平衡,肌肉過勞會生病,活動過少則萎縮。我們甚少覺察到「肌肉也會生病」這個概念。當發生腰痛,很容易想到止痛丸,腦袋只有「有痛便止痛」的概念,沒太多關心原來那腰痛源自「肌肉生病」,不會意識到平時有否好好保養它,卻慣性覺得它幫我們工作是理所當然。

醫生也不太有「肌肉也會生病」這個概念。香港醫院設有內科、骨科、精神科等等,卻沒有肌肉科!醫生斷症也甚少有肌肉致病的思維,往往把痛症歸咎於骨頭,把疼痛降罪於骨質退變。

凡事都講平衡,肌肉過勞會生病,活動過少則萎縮。

可致病卻被忽視

其實,肌肉生病衍生的疾病何止肌肉本身,病理性緊張的肌肉也會擠壓到其他器官和組織。譬如,終日胃氣頂不絕,影響睡眠,透過胃鏡和幽門螺旋菌檢查沒發現什麼,原來那是腹直肌生病,壓着胃脘所造成。又整天頭暈頭脹,昂頭尤甚,原來頸部肌肉繃緊,壓着下面的椎動脈,上腦血供不足導致頭暈。又腋下胸小肌繃緊,壓到神經導致手指麻痹。又頸兩側的胸鎖乳突肌繃緊,壓到下面的頸總動脈,導致黃斑病變、飛蚊症或突發性失聰,鬆開胸鎖乳突肌讓上腦的血供回復正常,則瞽者可視而聾者復聽。這些常見而又極之普遍的疾病,都拜託「肌肉生病」如影隨形地展開。

肌肉科是一門非常廣闊的醫療科目,橫跨內科外科。肌肉這個龐大器官,常用而必常病的現實,理應受到重視。由於浮針的高療效備受讚賞,從2023年中至今,全國十多個大城市的公立醫院已迅速成立「肌肉科」專科門診,用浮針處理與肌肉有關的疾病。香港呢?2025年第一間中醫院開幕,可有「肌肉科」?(參考:WeChat《浮針大世界.王文濤〈為什麼倡導建立肌肉科〉2024 5 11》)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肌肉生病」對身體影響大,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