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避免跌傷 自我測肌少症

汪家智脊醫 | 2025-08-06

近年,在日常工作中常被問及肌少症(Sarcopenia),特別是較年長的病人。世界衞生組織已正式將肌少症認定為一種疾病。有研究顯示,平均每年有62%的老年人從「肌肉健全」狀態進展為「力弱症」(Dynapenia),其中又有10%從「力弱症」進展為「肌少症」。當肌肉力量開始下降,即使未變成肌少症,也會造成長者走路姿勢改變,平衡發生問題,容易跌倒甚至引致嚴重受傷。若沒及時改變,就會出現肌少症,最後造成殘障。

老年人肌肉力量開始下降,即使未變成肌少症,也很容易跌倒甚至受傷。(網上圖片)

但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了肌少症呢?其實有簡單的自我測試方法,例如自行量度小腿圓周,以初步判斷小腿是否出現肌肉流失。事實上,小腿肌肉是長者肌肉流失最明顯的部位之一,長者做家務、買菜、行走都需要肌肉,若雙腿太瘦弱,肌肉量不足,便容易跌倒、骨折甚至併發其他病症。所以,小腿的肌肉量是診斷「肌少症」的重要指標之一。

檢查方法一:以雙手大拇指和中指形成一圈,套在小腿肌肉最飽滿的位置。若小腿肌肉比雙手形成的圓周粗壯,未能套得住,那便代表肌肉量正常;相反,若雙手能夠套在小腿肌肉外圍,並且留下空隙,代表肌肉流失的問題已比較明顯。

檢查方法二:用軟尺量度。先把長褲拉起,露出小腿部分,坐在椅子上,雙腳踩地,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將軟尺環繞小腿肌肉最飽滿位置,軟尺須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小腿皮膚,但不要用力擠壓。根據研究顯示,50歲以上男性若小腿圍少於34厘米、女性少於32厘米,便可能代表肌肉量不足,隨着年齡可能增加跌倒、行動能力不足的風險,應及早諮詢專業人士。

作者為註冊脊醫

[信健康] 年長者易患肌少症,脊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