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標的養生法?
你的養生方式,屬於治標的還是治本的?「養生」是中醫的名詞,不少人覺得「西醫治標,中醫治本」,因此以為凡養生都是治本的,其實養生方法也有治標治本之分。中醫的觀念認為「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如果病情比較急重的話,就採取治標的方式先紓緩不適,其後才採取治本的方法解決根本問題。
分3個層次
養生也是一樣,也有治標的養生!比如說,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比較注重養生健康,但還是覺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經常用食療,吃補品、營養品了,但為什麼身體還是不好?為什麼還是經常反覆生病……這些情況也表示你所用的養生方式「治標不治本」,做的時候能紓緩問題,但是不做的話問題還是會呈現。
古語有云「下醫治已病,中醫治欲病,上醫治未病」,將醫學分為3個層次,下醫層次是針對已經發生的疾病,中醫層次是針對病情比較輕或者欲要發病,上醫層次是針對病情還未發生。養生也有這3種層次,不同生命階段的人需要用不同方法養生。
生病的時候應當選用治療方法治病,病情比較輕的時候可以透過養生幫助紓緩病痛,而到了沒有生病的時候,就要加強養生去預防疾病發生。一般的養生方法通常在「中醫」層次,講求「調養」,注重飲食寒熱溫涼平和,保養休息,過程柔和舒適,效果立竿見影。可是這類養生方法,往往是偏向治標,如果不做的話,身體不適又再出現。如果想要追求更佳健康、不再生病,就要提升更上一層。
上醫層次的養生方式,講求「鍛煉」,主動強身健體,需要付出努力,過程未必舒適,是長壽百歲方法,效果在未來出現。
上醫養生法
舉例說,「中醫」層次養生建議人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天冷的時候多穿衣蓋被子,吃喝溫熱的食物;上醫層次的養生,則會強調人需要鍛煉,除了是運動強身之外,也包括耐受寒冷的鍛煉,傳統的養生諺語說「常保三分飢與寒」,就是提醒帶點寒冷和飢餓,可以幫助強身健體。
又如飲食養生,「中醫」層次的養生方式,會建議人多吃細膩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多吃粥、湯水,對生病康復有幫助;上醫層次則倒過來,鼓勵人多吃「粗糧」,例如吃糙米飯,多吃食物的天然狀態。為什麼要吃粗糧?就是因為它難消化,幫助腸胃鍛煉,跟運動強身道理一樣,如果腸胃缺少鍛煉,消化能力就會變弱。
筆者提倡「上醫養生法」,指出生病時的養生跟健康人的養生不同,許多人的養生方式是生病或病輕時候使用的,可是如果要邁向終極健康,就需要往上提升,離開舒適區,在還未生病時加強生活上的鍛煉,預防勝於治療。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養生分治標治本,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