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糖尿三高 降新冠肺炎併發症危機
世衞(WHO)與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發出聯合報告:截至2月底,5萬多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中,沒有長期病患的死亡率只有1.4%;但如果本身有長期病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明顯增加逾9倍,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上升至9.2%;高血壓患者為8.4%;心血管病患者更高達13.2%。在香港,目前新冠肺炎死亡率仍低,但4名死者當中最少3名生前有糖尿病。似乎疫情仍會持續一段頗長日子,究竟長期病患者應該如何有效增強抗疫能力,減低感染併發重症的風險?
新冠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威脅並非能一概而論,個別風險取決於兩大因素。第一,血糖如果長期失控會影響白血球及抗體功能,削弱抵抗力,令身體較易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多年前已有研究發現,糖尿病人若血糖控制及格(糖化血紅素HbA1c低於7%),因肺炎入院的機率比一般人只稍高兩成,但血糖失控(HbA1c超過9%),糖尿患者因肺炎而住院的風險則高六成。因此,疫情嚴峻期間,糖友應加緊「篤手指」自我監察血糖,定期覆診檢查,把HbA1c控制低於7%,確保免疫系統保持在最佳狀態。
第二,除糖尿病外,世衞的報告指出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高危人士組分別為肥胖、高齡、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新冠病毒除了攻擊肺部引致呼吸衰竭外,還會攻擊心臟、腎臟等引起多重器官功能衰竭。不少患有三高的代謝綜合症人士本身大小血管已累積了不少破壞,心臟和腎臟可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可想而知,如果超過一項風險因素集於一身,例如同時有三高、肥胖或已併發心臟或腎臟隱疾,一旦感染肺炎,演化成重症出現器官衰竭而需要深切治療的風險會以幾何級數上升。
控糖保持抵抗力
覆診的意義在於了解自己的風險級別,三高指數如何達標,甚至在未有病徵時偵查出身體隱藏的併發症,及早作出針對治療,保存器官功能,避免惡化。特別是現在疫情未過,更要做好把關工夫,就算不幸感染肺炎要與病毒戰鬥,有保養得好的身體機能才能增加勝算。
然而這陣子,有患者因擔心被感染, 故不敢到醫院覆診;甚至為推遲覆診日子,在藥物快要吃光時,便減少藥量來延長服用時間。然而,藥物研究必須經過藥理效應、半衰期等制訂其劑量及用藥時間,故患者不應隨意調整藥量,因為減一半藥物並非等於減一半藥效,隨時變成零藥效。假如血糖經常飄忽不定,比血糖長期指數稍高,對血管的破壞隨時更大。在疫情嚴重時,筆者建議患者於覆診時應額外取多最少半個月藥物,以防之後因要隔離或其他各種原因須延遲覆診。
另外,如不欲在診所久留,可先以電話查詢安排。保持社交距離指的是減少不必要的社交聚餐及聚會,反觀一般醫療中心都有防疫安排,加上大家到醫院診所會戴口罩,感染風險可能比去茶樓餐廳更低。若因過分焦慮而錯過覆診,疏忽治理,可令病情惡化;除了影響抵抗力,增加感染風險之外,三高失控更可誘發其他禍害更深的併發症。
近兩三個月不少糖友、三高患者留家防疫,但多吃了外賣或囤積的餅乾、罐頭、即食麵等加工食品,加上減少出外, 少了運動,覆診時發現體重連同三高一併急升,增加了在這場疫症中出現重症的風險。因此,在家中仍要多吃高纖維、低升糖指數食物如新鮮蔬菜,在家也應保持每日運動習慣。既然高血糖、肥胖、心血管病都在這場疫症中屬高危級別,但留家抗疫期間控制飲食和運動有相當難度,還有什麼治療可以改善病情和降低風險?
保護胰臟延壽命
GLP-1又稱腸泌素或腸降糖素,是腸道天然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功效是減慢消化速度,增加飽足感,與胰臟協調餐後分泌胰島素,從而穩定血糖水平。近年的大型臨床研究發現,透過用腸泌素治療高心血管病風險的糖尿病人,不僅可降血糖,也可降體重、減低心臟病發、心臟衰竭和死亡率。以往注射腸泌素需要每天一次,近年的新型腸泌素針劑只要每周注射一次,十分方便。
2019年的歐美糖尿病學會和心臟學會都分別更新了指引,建議心血管病高危人士,尤其是肥胖或服用傳統一線藥而血糖仍未達標的糖尿病人,應該優先選用腸泌素保護心臟,同時降糖和減重,就連對血壓及膽固醇亦有幫助。
要注意的是,確診糖尿病時血糖嚴重過高(HbA1c 10%以上),尤其是如有消瘦、口渴、尿頻等病徵,反映胰臟功能已嚴重不足,唯有注射胰島素才能有效降糖。香港研究顯示,確診糖尿病時的年紀愈輕、患上糖尿病時間愈久、身型愈瘦及HbA1c愈高,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機會就愈大。患者應在確診及病情初起時盡力令指數回復正常。最近幾年,醫學界發現在確診頭5年的黃金期治療愈進取,愈可延遲併發症出現。
撰文:胡依諾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信健康] 防疫更要嚴控三高,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