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

袁康就博士 | 2020-05-20
浮針醫學認為,誘發足底筋膜炎的是小腿上的患肌,只要把患肌鬆開,疼痛便消失。

傳統針灸對治足底筋膜炎的方法大多以「阿是穴」方式處理。即是說,患者最痛點在哪,針灸醫師就在那兒針刺。有時,醫師也會用到附近的穴位,但問題是,足跟部皮厚,「阿是穴進針法」難免刺痛。這也許是一般足底筋膜炎病人不願意針灸的原因。浮針就不同,它不扎在痛點,只要找到相關患肌,把患肌鬆開,那腳底的疼痛便消除,立竿見影。

「應該用什麼針刺方式」當然不是患者決定;患者須全交給針灸醫師去處理。不過,世上醫療方法很多,總有些較適合,有些不太到位,這倒是患者可以選擇的。

不刺足底 只扎患肌

浮針醫學認為,誘發足底筋膜炎的是小腿上的患肌,只要把小腿患肌鬆開,那跟部的疼痛便隨之消失。換句話說,扎針是扎在小腿而非足底厚皮上,也就減輕病人在針刺上的痛苦。

梁小姐原因不明患上左腳足底筋膜炎3個月。她既沒有行山的嗜好,又沒有跑步的習慣,但由於工作關係,她常常站立工作。一般足底筋膜炎的病人源自前兩者,有少數病人因久站引致,也有可能鞋子太緊太窄造成。

「過去3個月你做過什麼治療?」我問。「差不多什麼都試過了。針灸啦、止痛藥啦、物理治療啦、跌打啦……」梁小姐真的幾乎所有治療模式都試過。「我就未試過浮針!」她說話帶點「辣」味,似乎告訴我「就來看你有什麼本領」。「你現在走路痛嗎?」「痛呀!」她邊走邊說。

應力增加 疼痛出現

我診治過不少足底筋膜炎病人,今次如常沿着梁小姐左小腿腓腸肌朝着腳跟方向摸下去,發覺她也同樣在屈趾長肌上出現明顯的「患肌」。這是足底筋膜炎的關鍵患肌。屈趾長肌在內踝轉彎並穿過一個附着內踝的屈肌支持帶,這個屈肌支持帶充當一個束縛索結,把整條肌肉分成兩截,上截附着小腿而下截在足底下一分為四,分別連接第二至五趾。當小腿上屈趾長肌出現患肌,走路時屈趾長肌的拉伸帶給支持帶強大的應力效應,支持帶的屈趾長肌轉彎部位就承受最大的應力,誘發疼痛。

「我痛不在此,你為何不檢查我的痛點?」梁小姐見我只摸小腿,沒有碰過她腳底部筋膜炎疼痛位置,好奇地問。「對,我不去止痛,只處理患肌!」我送她一個正確答案。

我給梁小姐稍作解釋浮針處理痛症的方法,然後在她的內踝上約5吋的位置扎上浮針,經過一輪「掃散」和「再灌注」之後,我請梁小姐再走幾步。我問:「現在痛嗎?」梁小姐稍作停頓,又走幾步,又停頓,扭動踝關節似乎正在搜尋痛點,最後還是給我一個正面的回答:「啊,真的不痛了,浮針真有本事!」「如果未扎浮針是10分痛,現在有幾分痛?」「唔……1分吧!」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想行萬里路;先要身體好!【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