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中醫調理
現年40歲的廖小姐,13年前把10厘米的子宮肌瘤割除。去年2月進行婦科超聲波檢查時,又發現一個約3厘米的肌瘤出現,她希望用中醫方法調理,令肌瘤縮細或消除。
子宮肌瘤是生長在子宮的纖維瘤,多發於40至50歲之間的婦女,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勢,一般生長緩慢,屬良性,但當生長過速時,則要慎防惡變。有家族遺傳史的、女性荷爾蒙不平衡、雌激素較多的、肥胖、月經初潮較早(如11至12歲或之前)的婦女都屬於高危一族。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更發現,種族與子宮肌瘤發病率有關,長期使用含有化學成份直髮劑的黑人婦女,其發病率高於其他種族3至4倍,患者的年齡亦比其他種族年輕,肌瘤面積較大,症狀也較嚴重。
氣滯血瘀形成
一般患者可無症狀出現,只在作婦科檢查時偶然才發現。症狀的出現與肌瘤的位置、生長速度有較密切的關係。臨床常見的症狀包括月經紊亂、經量增多,甚至「血崩」或不規則陰道出血、周期延長或縮短、繼發性貧血等。如肌瘤在子宮外膜向外生長,面積增大,壓迫下腹時,會摸到包塊,出現下腹墜脹、腰背痠痛的症狀。長於子宮前壁貼近膀胱,會引起尿頻及小便不暢。如果位於子宮後壁,壓迫直腸時,則會導致便秘或排便後不適。壓迫輸卵管時,可導致管腔不通,影響受孕,患者的自然流產率高於健康婦女的4倍。子宮肌瘤常為多發性,可以是單一類型,亦可以同時出現兩種或以上的肌瘤。
子宮肌瘤的中醫病名為「癥瘕」,結塊的意思,「癥」者血瘀,「瘕」者氣聚也。因身體虛弱,臟腑失調,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而形成。
以廖小姐的個案而言,術前的子宮肌瘤有10厘米大,影響受孕。術後第三年順利誕下一兒,全職照顧家庭,生活健康正常。去年開始再投入全職工作,自感學習能力及效率不如前,失去自信,影響情緒,鬱鬱寡歡,食慾不振,但長假期時心情較佳。
廖小姐肌瘤的形成,主要是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影響體內氣血運行而成。根據中醫理論,肝的生理功能是調理氣的運行,又是藏血及排毒的臟腑。廖小姐因為工作壓力,氣血運行受阻,滯於沖任胞宮(即婦女的生殖器官,包括子宮),氣滯血瘀,形成癥瘕,即子宮肌瘤。
花茶紓緩緊張
她每次來經前一周,情緒波動會更大,有偏頭痛、乳房脹痛、脇肋疼痛、下腹脹滿不適,月經的第二天會有塊狀瘀血排出。
根據以上的症狀,我以中醫名方逍遙散、桂枝茯苓丸為主,酌加三七、丹參、香附等藥,再加上每周針灸兩次,以腹針加體針,作為疏肝解鬱、行氣散結、活血去瘀的治療方法。
此外,我建議廖小姐找出可以紓緩心情、減輕工作壓力的方法,並鼓勵她學習瑜伽,每天早晚練習腹式呼吸,將工作的問題列出,看看如何解決。
茶療方面,玫瑰花、薰衣草、洋甘菊也有紓緩緊張情緒的功效,可每天飲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子宮肌瘤需調理,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