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餵哺母乳可以避孕?
陳穎賢醫生如果要數初為人母的憂慮──「孩子吃得夠營養嗎?」肯定榜上有名。世界衞生組... -
卵巢早衰年輕化 中醫重補腎
張琛中醫師卵巢早衰是指女性40歲以前出現閉經、促卵泡激素(FSH)過高、雌激素水平... -
-
-
關心妳的心
麥穎秋隨着年齡增長,每個人患心臟病的風險都會增加。對女性而言,雌激素對心臟血管... -
新一年動起來
陳穎賢醫生剛剛踏入兔年,各位讀者有什麼新年大計呢?有人會尋求事業上的突破,有人則希... -
-
-
子宮內膜的癌前及增生病變
唐宇嶸醫生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的2020年數字紀錄,子宮體癌為本港女性第四... -
克服孕期兩大困擾
陳穎賢醫生本欄曾談論女士考慮再孕需面對很多挑戰,除了經濟考慮和育兒安排,漫長孕期經... -
-
-
基層醫療處理更年期 中西結合減疾病負擔
黃譚智媛2022年12月5日,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發表了關注婦女更年期調查的結果... -
小心結構脆弱變「危樓」
黃天祐醫生骨骼其中之一的功能是給人體塑形及支撐組織和器官。常常聽到平衡力欠佳的長者... -
男士都有份(4):自檢乳房及早發現
一連幾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明智醫生跟大家講解過男士患乳癌的可能性,以... -
骨質疏鬆:診斷與預防須知
顏寶倫醫生今日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大家對骨質疏鬆的診斷和預防又有多了... -
男士都有份(3):一片睇清謬誤
前兩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明智醫生跟大家講過,男士雖然罕見,但肯定仍有... -
減重的意義
陳穎賢醫生現今女性對身體自主意識強烈,以往「瘦即是美」的社會主流審美觀已被摒棄。早... -
男士都有份(2):確診乳癌更易死
上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明智醫生為大家拆解,男士都會因應不同情況,患上... -
男士都有份(1):乳癌非免疫
提到乳癌,大家第一印象都是女士的頭號殺手,彷彿是女士專利,男士免疫。不過... -
請體諒女性經前煩躁
陳穎賢醫生每逢來經前一星期,Venus都會間歇性感到頭痛,由於頭痛多數在來經後漸漸... -
「入五後」常見的尿失禁
李碧儀不論男女,踏入50歲後,都會陸續浮現不同的健康問題,其中尿失禁雖不至危及... -
平穩過渡更年期
鄧曉彤醫生當女性步入中老年,身體的種種變化會逐漸出現,這些生理與心理上的騷動看似無... -
【3.8 婦女節】乳癌飲食迷思拆解 雪蛤膏雞翼少食為妙?
早前,資深演員金燕玲於個人社交平台,公開繼兩年前確診子宮癌後再患上乳癌.... -
血的疑惑
陳穎賢醫生談起經期,女士多關注經期準確度、經血流量和經痛等問題,其實較少人談及的經... -
子宮肌瘤中醫調理
梁寧茵中醫師現年40歲的廖小姐,13年前把10厘米的子宮肌瘤割除。去年2月進行婦科超...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