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旅遊.安全過關.創新經濟

黃譚智媛 | 2020-10-16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專項調查,「當地遊」業務恢復最好,達到了去年同期的九成,圖為推動鄉村旅遊的重慶渝北。(新華社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重振經濟,還未病癒,便計劃重啟紐約到倫敦的飛行,因為航空業萎縮,經濟衰退。早在6、7月時,香港已拿出「旅遊氣泡」及「健康碼」來討論,但意見紛紜,沒有嚴格分析風險及以科學為本的解決方案。要控制風險,要看三地的控疫措施:出發地、交通設施、目的地。

公衞防疫策略:認證、私隱與醫保

第一可解決的是在飛機上傳播的風險。美國航空界已公開飛機空調的方向和換氣的質量,以模型證實不用減低載客量。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也發表了在機艙及機場內清潔消毒的指引,具多層次的策略:由人員病毒測試及健康證明、先進的過濾空氣、個人保護衣物,到個人衞生。

欣聞香港品質保證局與旅遊發展局合作,推出「衞生抗疫措施認證計劃」,但分兩階段是本末倒置,應與旅遊巴、會展場地、餐飲、零售、酒店及景點等同步進行。

在「新常態」下,要Build Back Better,如何重新出發找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如何重建及改革呢?大前提是健康衞生協議,認證書,如何協調雙方要求?如何改善旅程,從的士、機場到酒店及景點?如何跨境追蹤接觸者?用QR code或藍牙?用中央或分散式?如何保護個人私隱?醫療保險如何計算?

3種情景

「綠色通道」:微觀與宏觀的要求

亞洲發展銀行(ADB)經濟學專家於9月ADB Briefs的Reviving Tourism amid the COVID-19 Pandemic一文中,把亞太區經濟體系根據依靠旅遊的程度分為4類,而香港是第一類:最高依靠旅遊業組(>10% GDP)。根據IATA的預測,世界旅客的人次要到2024年才可返回2019年的人數。解決的方案有三:本地遊、「兩地氣泡」、區域性氣泡。

因此亞洲發展銀行把5組地域:中西亞、東亞、太平洋、南亞及東亞的旅遊及經濟數據(WTO、IMF)組合分析,在3個情景下的正與反面影響。

根據他們的模型分析,在第一情景「推銷本地遊」下,香港出遊人數比外地來港旅客超過100%,但在旅遊總支出來看,只達70%。在第二情景之「綠色通道」,「粵港澳」旅遊氣泡下,香港可增加超過10%的旅客。當然,測試與檢疫的要求可能嚇退一些人,再者,本地人可能不歡迎外地人可能帶來的病毒風險。在第三情景之「區域性氣泡」,香港在「東亞氣泡」內,加入南韓、日本、台灣後,旅客只可增加小於10%,而韓國可增加大於80%,日本超過20%。

5月,內地與南韓已開展有邀請的商業遊客。他們要兩周前開始健康監察,72小時內測試陰性,入境後再測試及檢疫兩天。6月,這類特邀商業遊已推展到新加坡、日本和越南。現在正在談判中的有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斐濟-澳紐;汶萊-新馬。當然,大灣區也在等待何時可用「健康碼」。

評估地區的風險要看他們對抗疫的準備工夫。亞洲發展銀行用the Deep Knowledge Group提供的Regional Safety Assessment分析安全性、穩定性及彈性。在200個體系中6項指標:隔離效率、風險管理、監控檢測、醫療準備程度、區域反彈性和緊急應變水平,從公開的資料庫,質與量的訊息,他們分了4組,第一組最安全,可作雙方通關談判,東亞、澳紐、中國、越南與太平洋島嶼為首選。

虛擬旅遊

「當地遊」之自由、品質及特色

在「十一」假期,內地共有6.37億人次出遊,達4665.6億元人民幣旅遊收入,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分別同比恢復至去年79%和69.9%。10月1日至8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平均為6211.5萬人次,帶動了交通、酒店、景區等旅遊生態鏈的復甦,各類出行方式、景區門票、酒店的增長全破100%。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預計全年旅遊經濟呈「U形」恢復。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專項調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13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4.2公里,較勞動節和端午假期增長56%以上,遊客過夜比例為49.6%。「當地遊」業務恢復最好,達到了去年同期的九成,客單價也較去年同期上漲31%。北京、上海等城市旅遊產品豐富、設施完善,因此復甦更快,反映了旅遊正從觀光旅遊走向休閒度假。香港的旅遊人數,大半是從內地來的,香港可否推廣此類特色、自由、優質的休閒旅遊,安全過關,以振興經濟呢?

從創新角度,「新冠」下遙距教學、診症、會議、探親等等,啟動了新科技的無限創意。從航拍風景、VR、AR,到Google 360,線上線下互動,香港可製作虛擬旅遊,成為「觀光文化遊天下,吃喝玩樂聚香江」。

撰文 : 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信健康] 疫情下旅遊新常態,抗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香港在「東亞氣泡」內,加入南韓、日本、台灣後,旅客只可增加小於10%,而韓國可增加大於80%,日本超過20%。(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