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相連 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減病發風險
腎臟是相當重要的器官,其功能是平衡身體內之水份、礦物質及酸鹼度,排走身體多餘物質及協助造血過程。一旦出現腎病,上述功能便大為削弱,呈現腳水腫、肺積水、貧血、礦物質及酸鹼度失衡,影響其他器官運作等。最終出現腎衰竭,患者須進行透析,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將身體廢物及多餘水份排出,或是接受腎臟移植,才可保命。因此,一旦有腎病,對身體的影響非同小可。
形成腎病的成因眾多,包括自發性腎小球發炎、結構差異如先天單腎及多囊腎病等,或使用一些能損害腎臟旳藥物,例如顯影劑或非類固醇消炎藥。不過,最普遍的原因是高血壓及糖尿病,從筆者過往經驗發現,很多患者從來不做身體檢查,一旦出現徵狀時才求醫,可能已屆腎衰竭階段,此時才知自己一直是存在着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卻不自知。另一方面,腎功能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若然腎臟受損,也可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反之亦然。
如有腎病,通常較多患者同時會患有高血壓,身體亦較易積水,兩者均增加心臟負荷,可誘發心肌肥厚及心衰竭。腎病能引致貧血,亦會影響心臟功能。腎臟功能下降,導致鈣質與磷質失衡,亦可招致血管鈣化。由此可見,腎病可為心臟帶來眾多問題;已有研究指出,腎病患者出現心臟病的風險,達至曾患心血管疾病人士的水平,因此腎病患者必須格外注重心臟健康。反過來,本身有心臟病的,亦可能引至血壓高,及影響腎臟血流,從而令腎功能受損,形成惡性循環。
被忽略了的腎衰竭嚴重問題
如果已是腎衰竭,導致身體毒素積聚,電解質失衡,也可影響心臟功能。假若來到這地步,實在難以完全逆轉病情,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及早處理腎病,並控制各種高危因素,便可以減低併發症出現。腎病可按嚴重性分為一至五級,如已屆三至四級,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提升;因此,控制腎病高危因素,也可連帶減少心臟病的風險,何況腎病與心臟病同時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這些共因。
腎病患者首要做的,是好好控制血壓,特別是已確診有腎病或心臟病的,對血壓指標要求更加嚴謹,須達至130/ 80 mm Hg或以下(普遍的標準血壓指標為140/ 90mm Hg或以下)。通常年齡愈高,其血壓標準亦有所不同,不過如同時有腎臟和心臟病的話,就會一視同仁地被嚴格定準;建議腎病患者至少每兩至三星期量度血壓,以監察其指數變化;如果已知有高血壓,則應每天量度。
如何令壞膽固醇降至最低
為了護腎,控制血壓,患者也要注意生活習慣,秉持低鹽飲食,減少使用濃味調味料。另外,患者必須多做運動,增強心肺功能,有需要時服用藥物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腎病患者的「三高」標準較一般人嚴謹。根據歐洲和美國的新近醫療指引,如果有輕度糖尿病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的標準是2.6mmol/L或以下;有中度腎病的,壞膽固醇則要控制至1.8mmol/L或以下。若然是嚴重腎病,壞膽固醇更須降至1.4mmol/L或以下。在上述情況下,患者固然要戒口,但通常也要降膽固醇藥物的輔助,才能順利將指數降至最低。
服用他汀類藥物降膽固醇護腎
他汀類(Statins)是治療高膽固醇的一線選擇,有研究顯示部分他汀類藥物能保護腎臟。如需要加強膽固醇控制,醫生亦可加上微纖維酸類(Fibrate)或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藥物。不過,腎病患者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時,必須小心控制劑量及要定期驗血,以了解藥效及副作用。
筆者必須提醒,有心臟病的人,一般會出現症狀如心絞痛或經常喘氣等;但由於腎病沒有太大徵兆,故此患者有覺不適時,可能已是後期腎病。所以,市民平日應多加留意腎臟健康,特別是已確診腎病、糖尿病或高血壓之患者,及有腎病家族史的人士,例如有親人曾要洗腎,更要及早檢查或接受醫生監察。患者如能及時確診腎病及了解有否三高,並加以控制,已能大大減少腎衰竭、心臟病及其他併發症的出現,減少很多健康危機。
(資料由客戶提供)
PP-CVP-HKG-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