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帶來的痛楚

梁廣泉醫生 | 2020-12-18
所有癌症都有機會出現慢性癌痛或爆發性癌痛,研究指出,有幾種癌症比較容易出現癌痛,如頭頸、前列腺、婦科、胰臟的腫瘤。

「癌痛」(Cancer Pain)即癌症疼痛,在癌症病人中十分常見,有八成的癌症病人會出現癌痛,而且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都會出現,對部分病人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癌痛可以來自腫瘤本身,也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引發。六成半以上的癌痛源於癌細胞本身或腫瘤侵入神經線、器官或骨骼,近兩成的癌痛則來自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例如手術後病人身體有些傷口出現疼痛;又或受一些藥物影響,例如紫杉醇類藥物、草酸鉑類藥物會引起手指痹痛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另外,也有小部分病人會因與癌症無關的因素如細菌感染、坐臥姿勢不正確而感到疼痛。

撰癌痛日誌輔助

由於成因不同,癌痛有不同類型的痛楚。由腫瘤引起附近組織發炎的癌痛,這種痛症會連帶脹痛和發熱,像發炎的症狀;如果影響到神經線,小則有像螞蟻咬的疼痛,也可能會有針扎、刀刺的感覺,會比較尖刺;如果腫瘤一直變大擠壓到其他的器官,痛症就會像被壓住的疼痛,不太尖銳,像被石頭壓住一樣。

癌痛也可按持續時間分類,比較常見的癌痛是急性癌痛,即爆發性癌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是突如其來的、痛得很厲害的癌痛;還有慢性、持續性的癌痛,即是可能疼痛會持續12小時以上,甚至是一整天的疼痛。慢性癌痛控制了之後,病人仍有機會出現爆發性癌痛,研究顯示,有超過一半服用全天候藥物的患者,曾經出現爆發性癌痛,爆發性癌痛通常會突然發作,多數情況下疼痛持續約30分鐘,當中可能兩三分鐘痛不欲生,也可能維持半小時然後就消失,而這種疼痛有機會一日出現4至7次不等,而且可以十分劇烈,如按疼痛程度以十分為滿分,病人會選8至10分這類較高的分數。

所有癌症都有機會出現慢性癌痛或爆發性癌痛,但研究指出,有幾種癌症比較容易出現癌痛,例如頭頸、前列腺、婦科、胰臟的腫瘤,出現癌痛的機會會較高。

爆發性癌痛可以是毫無先兆的,但病人應留意是否曾做特別的動作或事情誘發癌痛,如有發現都可告知醫生。例如抬起某一邊的手特別容易出現癌痛,醫生就可作跟進檢查,如看看手骨有沒有出現特別的情況,譬如是骨轉移。

因此,如病人出現癌痛,在接受治療外,最好能以癌痛日誌的形式記錄癌痛情況,以便在覆診時與醫生溝通。日誌內容包括服用止痛藥的劑量、時間、服用期間有否出現爆發性癌痛、癌痛的位置、疼痛的種類,又或有沒有附帶的症狀如頭痛、作嘔、作悶等,這些紀錄有助醫生了解痛症的特性,並對症下藥,用最適當的處理方式或藥物幫助病人。

止痛藥分三等級

經常出現爆發性癌痛或者病人本身對癌痛控制不好,會影響病人的情緒、食慾、睡眠,甚至會影響病人對治療的信心。因此,醫生會以病人的生活質素作治療的最高標準,醫生會就癌痛對病人生活的影響、癌痛的類型、疼痛的程度等以不同的方法進行評估,並作相關的治療。

因應不同的癌痛成因,醫生就能用針對性的方法治療。譬如疼痛由發炎引起,就可能會處方消炎藥物配方止痛藥物;若是跟神經線有關的癌痛,就會處方與神經線有關的特別止痛藥;如果因為腫瘤壓住引發,通過治療有效地將腫瘤縮細,就能令疼痛情況紓緩;如發現骨轉移之類,也需配合其他治療如放射治療,更加有效地控制痛楚。

有病人會對止痛藥存有少許誤解而不肯服用,例如認為止痛藥會很「散」,有佷多副作用,甚至認為會上癮。事實上,醫生是會根據不同病人的情況處方不同的劑量,而新型藥物也能迅速有效處理痛症,減低副作用。

有病人會擔心會否用到嗎啡類藥物,醫生會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止痛藥階梯處方,分成3個等級,如情況較輕微會用不含嗎啡類成份的止痛藥物如撲熱息痛(即平時說的必理痛),第二級是較弱的嗎啡類藥物如曲馬多托(Tramadol),第三級則是較強的嗎啡類藥物。雖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只要根據醫生指示的劑量服用,又或選擇新型藥物,副作用會大大降低。

從前藥物只有口服,需要時間吸收;現時新型藥物可以是噴鼻式的,兩三分鐘就達到控制的效果,在出現爆發性癌痛時使用,疼痛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紓緩,而且藥性也不會持續長時間,不會帶來副作用。另外還有口含式的止痛藥,也能較傳統藥物達到止痛效果。

只要病人與醫生互相配合,病人同時記錄癌痛的情況,令醫生能了解並作針對性的治療,癌痛情況就可得到紓緩,生活質素也能有所改善。

撰文 : 梁廣泉醫生_臨床腫癌科專科

 

[信健康] 紓緩癌痛改善生活,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如病人出現癌痛,在接受治療外,最好能以癌痛日誌的形式記錄癌痛的情況,以便在覆診時與醫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