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防治認知障礙

黃卓雄中醫師 | 2021-12-02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最近研發一款中藥新複方,希望可用於治療阿兹海默症,研究結果已在國際科學雜誌發表。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及教學科研部教授李敏解釋,這中藥新複方,由著名傳統藥方「黃連解毒湯」及「元胡止痛散」改良而來。

最近認知障礙症在報章或電視都有很多人討論,由此可見此病對於長者來說是影響很大的,筆者在此準備和大家討論一下有關中藥防治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症是腦部疾病的其中一種,此症導致思考能力和記憶力長期而逐漸地退化,並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影響。其他常見症狀包含情緒問題、語言問題,還有行動能力降低,但個人意識卻不會受到嚴重影響。診斷認知障礙症有兩個要點,一是心智功能出現退化;二是退化的程度比一般老化的情形更嚴重。因此認知障礙症也常帶給親人及照顧者相當大的影響。

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是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患者佔所有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的50%至70%,其他常見的種類還包括血管型認知障礙症(佔25%),阿茲海默症形成的原因是由一種慢性澱粉樣蛋白異常積聚所形成的老年斑,以及「過度磷酸化Tau蛋白」在腦內異常沉積所形成的神經纖維纏結。血管型認知障礙症是一系列由於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大腦梗塞,其中包括高血壓引致的腦血管病及腦動脈硬化等,其梗塞過程往往是逐漸積累形成,並通常於晚年發作。

中醫認為認知障礙症是一種本虛標實的病症。本虛乃由於年老體弱,臟腑功能失調,致使氣血不足,腎精虧損,腦部清竅失去濡養。標實者是由於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聚集體內,留而不去,妨礙氣血輸送至腦竅,清竅被蒙蔽而致靈機呆鈍。故治療上配入健脾益氣、補腎填精的中藥,中醫藥治療本病宜扶正和祛邪,認知障礙症患者伴有顏面晦暗、胸脅脹悶、舌質紫暗多為瘀血阻礙腦絡,應治以行氣活血,祛瘀開竅。如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伴表情呆鈍、舌紫暗者,則以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

改良傳統藥方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最近研發一款中藥新複方,希望可用於治療阿兹海默症,研究結果已在國際科學雜誌發表。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及教學科研部教授李敏解釋,這中藥新複方,由著名傳統藥方「黃連解毒湯」及「元胡止痛散」改良而來。「黃連解毒湯」由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組成,本方有瀉火解毒功效,可治療腦梗死、缺血性中風、急性腦血管病,經研究發現「黃連解毒湯」還有防止動脈硬化,能降低血糖及膽固醇的作用,並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液流動更暢順,對多種細菌有抗菌作用。浸會大學團隊還發現去除黃芩後,餘下的藥材能降低小鼠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水平。至於用來治療疼痛的「元胡止痛散」,其主要成份為延胡索,能降低小鼠腦內的「過度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其後,浸大團隊針對上述複方進行改良,再加入丹參、鉤藤兩種中藥開發出新複方。新複方的研發時間超過5年,現已完成臨床前實驗。經反覆的藥物劑量研究證明,服食較高劑量的小鼠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團隊於2018年底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和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專利,並在2019年獲批臨時專利。

筆者在2021年10月7日本報〈中藥醫治腎功能減退〉文章內亦提及醫師用鉤藤加上其他活血化瘀中藥治療慢性腎功能減退的76歲患者達13年,至今頭腦仍十分清晰,雖然只是一位病人,但在這位病人身上亦足以證明鉤藤能防禦認知障礙症!

作者為註冊中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中藥防治認知障礙,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