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腦動脈瘤

梁嘉銘醫生 | 2022-04-04
腦動脈瘤其實是血管壁上的一個「泡」,成因是由於血管壁局部變得薄弱,在血壓衝擊下像氣球般膨脹起來,一般出現在顱內血管分支的位置,因那處受血流衝擊的壓力最大,而血管之外亦缺乏有韌力的組織支撐。

陳女士早於3年前的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腦內長了一顆3毫米的動脈瘤,由於體積細小,所以先行觀察,但在最新一次掃描中卻發現動脈瘤已增大至接近5毫米,於是決定接受導管手術把它處理掉。
腦動脈瘤其實是血管壁上的一個「泡」,成因是由於血管壁局部變得薄弱,在血壓衝擊下像氣球般膨脹起來,一般出現在顱內血管分支的位置,因那處受血流衝擊的壓力最大,而血管之外亦缺乏有韌力的組織支撐。一些後天因素如高血壓和吸煙亦會令血管加速老化而加劇這情況。
此外,腎多囊症及結締組織病人因基因關係令血管壁變得薄弱,也容易出現這病變。
約3%至6%的人口會受影響,其中又以日本及芬蘭的個案較多。動脈瘤最大的威脅是當爆破時會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極嚴重的出血性中風,患者會感到突如其來的劇烈頭痛,甚至失去知覺。約10%至20%的人會有即時生命危險,存活者中亦最少三分一人有永久的嚴重殘障。破裂的風險主要與它的大小有直接關係:當膨脹得愈大,破裂風險自然愈高,因此一般的意見認為當直徑大於4至5毫米時,便要積極考慮治療。其餘的因素則包括形狀、位置、患者是否有高血壓、曾否有有腦出血的病史和家族病史等。
大部分個案在未有出現破裂出血時都沒有明顯病徵,往往是因其他原因接受掃描而被發現。也有一些個案因動脈瘤的體積逐漸脹大,把眼球神經壓住而導致複視、眼瞼下垂,或刺激到腦膜的痛楚神經而造成頭痛。
本港每年因腦動脈瘤破裂導致腦出血的發病率大約每十萬人有5人,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後。在作出治療的決定時,也要考慮病人的年齡、同時存在的健康問題和預期壽命等因素。如果發現時是兩三毫米的大小,而又無其他高危因素的話,一般都會建議先監察;但如果在監察過程中發現增大了,便要積極考慮治療。
作者為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腦動脈瘤不可忽視,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