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新班子解決老問題
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似乎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日來染疫的人數多在300以下,而政府又宣布在5月5日提前放寬若干防疫措施,例如:泳池、刊憲泳灘和水上活動中心獲准重新開放。
當日正是今年壬寅年的「立夏」;立夏和立春、立秋、立冬一樣,標誌着一個季節的開始。
炎炎夏日,除了到商場享受冷氣外,市民最喜歡一家大小嬉水弄潮。當局「急市民之所需」,真是功德無量。
5月8日,李家超先生高票當選香港第六任行政長官,將於7月1日揭開「東方之珠」歷史新的一頁。李先生上任後當務之急,是使本港達到中央政府「動態清零」的標準,以便全面恢復兩地通關。相信隨着香港市民的疫苗接種率逐步提高,群體免疫屏障加強,又兼氣溫漸升,病毒的活動能力降低,我們於年底前大致重回正常生活的願望,並非妄想。候任特首要處理的問題可謂千頭萬緒,而最棘手都是「陳年舊賬」,例如:土地房屋的供應、隔代貧窮、貧富懸殊、青少年的生涯規劃和醫療問題。
改善醫療服務,特別是精神健康問題,是本專欄的重點。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在很多方面都有進步,是不爭的事實。今年初被第五波疫情殺個措手不及,以致整個系統瀕臨崩潰的邊緣。有識者指出當局未有作出適當的準備,實屬難辭其咎。現在追究責任是不合時宜,不過筆者不得不提醒有關當局小心應對疫情過後的後遺症──「長新冠」及「精神海嘯」。
2003年有SARS,當年的自殺率保持最高紀錄至今;19年過後,港大的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在3月23日首次響起警號,指出過去7天自殺的平均數(4.05)超越了「極高」的警戒線,比對全年平均數高出1.8倍。過去4年,香港適逢人禍天災,接踵而來,市民的生活大受打擊,身心受創的程度是回歸後最嚴峻的,其中部分人有輕生的念頭,是可以理解的。自尋短見的人大都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身心飽受煎熬後的錯誤決定。根據可靠紀錄,自殺而死的人80%至90%是罹患精神病;其中多達70%是嚴重抑鬱症的病人。
「四不一無」
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堪稱世界一流,但奇怪的是精神健康方面卻大大落後,這莫非又是本地醫療系統的另外一個「死穴」?或會成為防波堤的缺口,讓「精神海嘯」造成更大的傷亡。筆者曾經於各種場合中呼籲當局要立即堵塞漏洞,但現屆政府似乎是充耳不聞;所以在此不厭其煩,為民請命,再向「新班子」進言,希望讀者不嫌重複。
香港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但投放在精神健康服務的資源,顯然相對其他先進國家低(以國民平均收入計算),令普羅大眾深受其害。總括來說,本地有關精神健康服務未能達標的癥結是「四不一無」:
「一不」是專業的硬件和軟件不足。硬件是指精神病院的床位數目,以及有關的設備和藥物不敷應用;而軟件是「專業團隊」的人力遠低於世界標準。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規定:精神科醫生和其服務的對象之比例應該是1:10000,而香港正在行醫的精神科醫生約400多位,當中60%在公營醫院服務,或在大學任教,其餘的40%則私人執業。因此,向基層市民提供專業治療的醫生估計是1:30000,遠遜於大部分歐美國家。在精神科註冊護士方面,香港的人手比例只及澳洲的一半;個案經理(跟進曾患嚴重精神病,而康復出院的病人之復元進程)亦嚴重不足(澳洲是1:10-20,香港是1:40-50)。綜合而言,香港在這方面的資源配對只及先進國家35%-50%。
「二不」是不均。全港的精神病治療份屬7個地區聯網,由7位精神科顧問醫生作為主任,而因種種原因相對的服務質素是有差別的,最明顯是等候診治的時間,例如:A區新症的輪候時間是3至6個月;而B區則可能長達1至2年。同是香港的合法居民,有這樣「不平等」的待遇,當然完全說不通。
「三不」是不準:指未能對準目標投放資源,致使錯配失衡,甚至浪費。用於精神健康服務的經費絕大部分是用於臨床治療和門診,而只有小部分落在復康的層面上(痊癒的精神病者,如果不能得到適當的「病後服務」,復發機率是很高的)。政府以資助的方式,將此責任託付於不同的志願機構(NGO),負責營運中途宿舍、復康中心和庇護工場,服務質素自然是參差不齊。「預防勝於治療」,這是老生常談,但是投資在精神健康教育方面的份額,根本是微不足道,負責的衞生署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能指望有所作為。上述的醫療規劃可算是本末倒置!筆者曾經多次建議在小學和初中的課程,引入規範化的精神健康教育元素(和其他科目一樣,要有固定的堂課及考核),使新一代能夠明白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和方法,以增強他們抵禦精神病患的能力。現在當局似乎沒有改革精神健康服務的長遠實質計劃,繼續沿用「事倍功半」的老套,而不願創造「事半功倍」的新猷。
「四不」是不全。精神健康服務包涵多個環節,實質上是環環相扣,病人由接受治療到完全康復,重新貢獻社會是要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成功與否在乎很多因素:適切的治療、相應的心理輔導、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食能餬口、居有定所及人身安全等,這都需要政府不同部門的共同努力。可是,現在有關的部門各自為政,怎會取得協同效應呢?
統籌機構
「一無」是指沒有一個統籌的機構全面協調相關的服務,不去效法別人成功的經驗。成立「精神健康公署」(Mental Health Commission)是刻不容緩,亦是解決「四不」的特效良藥。如果來屆政府尚有疑慮,可首先委任「專員」,直接向特首負責,行之有效後,便可全面推行,帶來一番嶄新氣象!
筆者希望疫情持續向好,香港能如期在5月19日起,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讓市民有更大空間去舒展身心,減低壓力,同慶「小滿」(21號)的來臨,但也必須戒急用忍,正如宋朝趙蕃的詩句:「玉曆檢來知小滿,又愁陰久礙蠶眠。」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希望新政府關注精神健康,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