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人兼自助 勿視而不見 認識精神病 法理情兼顧防悲劇重演
陳仲謀醫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踏入9月,香港的天氣因地理和氣候變化,跟古人的預... -
世衞倡議合作 全球加強關注 防範「精神健康海嘯」 本港刻不容緩
陳仲謀醫生近日最令人感慨的事件,莫過於荃灣某酒店發生的倫常慘案。輿論議論紛紛,莫衷... -
-
-
以時裝訴說精神病復元之路 美玲:黑暗到光明 縫出新自己
梁思瑤提起精神病,大家往往聯想到壓力、崩潰,以至社會的負面標籤。走過復元之路,... -
精神病料成「最大負擔疾病」 籲港府加強統籌 提升治療質量
陳仲謀醫生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亦勾起筆者數十年前的回憶;因為... -
-
-
「被害妄想」病徵
麥棨諾醫生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抵達位處於新界農地的平房。 一踏進屋內,詭異感覺油... -
如何加強都市人精神衞生意識?
陳仲謀醫生上星期四(10號),是今年的「世界精神衞生日」或稱「世界心理健康日」。 ... -
-
-
開學提高警惕 注意學子精神健康
陳仲謀醫生酷熱未減,暑假已經結束,莘莘學子又重新上學去。其實,有些中學的高年級學生... -
成年人童話 《喪屍小孩》
李維榕博士如果你有看過韓國電視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就會知道劇中女主角是一個... -
談精神健康政策(下)
陳仲謀醫生本文延續上期內容,討論應該怎樣落實本港精神健康政策。所有政策中,從構思到... -
堅強的抑鬱症患者
吳崇欣人對於矛盾的概念好像抱有二擇其一的傾向。多少次,我聽見親朋好友說到某人患... -
面對轉變 如何自處
陳仲謀醫生196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兩位心理學教授,訂立了一個「生命事故壓力量表」... -
扶老攜幼 自身難保
陳仲謀醫生人到中年百事哀。近世醫藥大幅進步,香港本來是廣東沿海的小漁村,一躍成為「... -
同路人
天峯醫生前文〈燃亮心靈,都會送暖〉(刊於1月3日)提及的「香港北區花鳥蟲魚展覽2... -
度日如年
李維榕博士我很喜歡過年,這是一個從小就養成的期待,陪着我一年年長大;無論發生什麼事... -
學童自殺數字飆升的反思
陳仲謀醫生最近傳媒獲得很多數據,指出自新學年開課,學生的自殺率激增。筆者於2021... -
做個「成功」的隱蔽青年
李維榕博士在每一個城市裏,都有許多隱蔽青年;因為隱蔽,所以很少人知道。他們的年齡不... -
中大研靜觀治療 減PTSD症狀近4成
中文大學敬霆靜觀研究與培訓中心於2021年展開為期3年的「靜觀課程減低創... -
世界精神衞生日的啟示
陳仲謀醫生上星期二正是每年一度的「世界精神衞生日」(世界心理健康日),這源於世界心... -
走出精神病苦況4個步驟
崔永豪醫生要走出精神病患所帶來的痛苦,有以下4個步驟。第一,要了解清楚,這份痛苦的... -
精神迷思|解離與人格分裂
不論電視劇和電影,有不少情節都會提到人格分裂,主角在無意識下性格大變,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