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因素影響香港冠心病患者 心臟復康後的運動能力?

車錫英教授、鄭可瑜教授、黃澤浩 | 2022-09-01
透過令人感到愉快的體能活動,讓冠心病患者長期維持充足的運動量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021年的報告,心血管疾病導致全球1800萬人死亡,而當中致死的主因是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共佔死亡人數的85%。
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亞型之一。冠狀動脈是負責輸送氧氣及養份到心臟肌肉的血管,當這條重要血管因脂肪積聚而收窄及硬化,便會影響心臟的血流,心肌也可能因血流減少而受到損害,引致冠心病。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21年的報告中指出,每年大約有14%的心臟病發後的患者在30天內會再次入院,近四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會有心肌梗死的復發。因此,預防冠心病的再次發作對於患者和減輕醫療和經濟負擔至關重要。
心臟復康運動對預防冠心病的復發尤其重要。心臟復康運動的其中一個目標是透過幫助患者開始並維持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體能活動來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運動能力是指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大體力消耗)。
事實上,運動能力已經被確定為接受心臟復康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次入院的一個重要且獨立之因素。較高的運動能力與心臟疾病患者更好的健康指數相關。因此,確定冠心病心臟復康後患者運動能力的決定因素非常重要。
我們的研究小組分析了一項以音樂為節奏的體能活動介入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的基線數據(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項目:14152621),以調查冠心病心臟復康後患者的運動能力的決定因素。
層次迴歸分析
2017年9月到2021年6月期間,我們的研究小組在心臟復康中心共招募了130名冠心病患者。我們採用遞增負荷往返步行試驗來測量患者的運動能力,經驗證的工具來測量患者的體能活動水平、運動自我決定(即是指一種知識、技能、態度及信念的組合,引導人們為自己設定運動的目標,並主動去實現這些目標)和運動自我效能。運動自我效能是指在特定的情況中,個人主觀評估自己能克服障礙、持續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把握程度。
另外,研究小組亦測量了患者的人體測量學參數,包括體重指數、體脂率和腰圍。是次研究運用了層次迴歸分析來確定影響患者運動能力的因素。
愉快體能活動
本研究所納入的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齡為64.24±9.97歲。大多數患者為男性(77.7%)、已婚(78%)和接受過6年以上的正式教育(73.2%)。近一半的患者已經退休,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家庭月收入低於1286美元。而患者的平均體重指數為25.70±3.45,屬於中國成年人的肥胖類別(基於衞生防護中心的標準)。患者的平均腰圍為89.93±8.76厘米,平均遞增負荷往返步行試驗的距離為493.00±180.04米,平均體能活動為2390.19±3697.33分鐘/周。
本研究揭示了冠心病患者運動能力的決定因素為體重指數、運動自我效能、年齡和性別。
體重指數是冠心病患者在心臟復康後運動能力的獨立影響因素,體重指數愈高的患者運動能力愈差。因此,在心臟復康項目中提高患者的運動自我效能和進行體重管理是必要的。
護士在心臟復康項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幫助患者管理他們的心血管疾病和改善他們的健康。而我們以往的研究表明心臟復康患者認為體能活動是一種令人疲憊和感到無聊的運動。所以,透過使用令人感到愉快的體能活動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運動自我效能,從而使他們長期參與並維持充足的體能活動,最終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副院長(研究)及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博士學生
撰文 : 車錫英教授、鄭可瑜教授、黃澤浩

[信健康] 對冠心病的認知,護理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冠心病為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亞型之一。(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