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可致泌尿感染
最近新聞不時傳出類鼻疽感染個案,令人擔心這種在香港較為罕見的細菌會否在社區中爆發。
類鼻疽是一種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這種細菌一般存在於泥土、自然植物、池塘、受泥水污染之水源當中。人體一旦感染,可影響皮膚、呼吸系統、泌尿科,嚴重可影響中樞神經。
此病常見於亞熱帶地區如緬甸、越南和泰國等地,香港一般只有零星個案,因此最近本地感染數目急升便引起了各界關注。
至於感染途徑,類鼻疽伯克氏菌可經由皮膚傷口、通過飲用受污染水源、吸入泥土塵屑等感染;文獻記載雨季會增加感染風險,雨水打起泥土,引起氣溶膠(Aerosol),增加吸入感染的機會。
與其他細菌不同,類鼻疽伯克氏菌可存活於非常乾燥或高酸度等惡劣環境,亦較易對抗身體防禦系統,如淋巴系統及巨噬細胞,而且對多數抗生素有天然抗藥性,亦會於身體不同部位引起膿瘡,患者需要接受較長時間治療才可徹底治好。
早前就有一名患有高血壓及隱性糖尿病的51歲男士,出現發燒及小便不適等症狀,前往醫院求醫,臨床病症和初步小便化驗符合泌尿系統感染。其後,電腦掃描和超聲波檢查發現他的前列腺含有膿腫。其前列腺膿腫經抽取化驗和培養細菌後,驗出類鼻疽伯克氏菌。
感染原因估計是飲用了受污染食水或進食時手部不衞生所致;也有可能是工作環境塵土飛揚,細菌經呼吸系統吸入,進入血液系統,再去到泌尿系統;另一較小可能是細菌存在於內衣褲或下陰,經尿管逆流而上走進前列腺。
嚴重個案可致命
要注意的是,該位患者出現的症狀與其他細菌引起急性前列腺炎以及膿腫的症狀基本相同,均有高燒、小便時刺痛、小便頻密及排尿困難等,不同之處在於一般口服抗生素不能控制他的炎症及改善病徵。為其檢驗小便時,可見白血球上升,與一般發炎一樣;驗血可見白血球及發炎指標C反應性蛋白(CRP)也有上升。這名患者入院後接受廣譜抗生素治療,電腦掃描發現他的前列腺有膿腫,需要引流清除,在經肛門超聲波影像指引下,通過肛門直腸黏膜刺針,進入前列腺抽取膿水,再給予相對應抗生素如Ceftazidime及Meropenem以治療。經兩周靜脈抗生素治療和重複抽取膿水後,病人情況良好,可以出院。出院後,需要服用3個月口服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一般來說,類鼻疽感染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有機會出現局部膿性反應,甚至有細菌進入血液的危機。倘若是嚴重感染,死亡率可高達40%至70%!至於泌尿系統出現類鼻疽感染,如出現於男性前列腺,病人可能會發燒、小便困難,甚至要插尿管幫助小便,嚴重個案可致細菌入血,隨時危害性命。
有症狀應及早求醫
不過大眾毋須過度恐慌,因為類鼻疽出現於泌尿系統的個案並不多。根據文獻紀錄,在常有感染個案的泰國,澳洲皇家達爾文醫院收集約252例類鼻疽感染個案,其中僅19宗有泌尿系統感染,當中18宗為於前列腺發現及有膿性感染。於泌尿系統感染類鼻疽的個案當中,的確較多出現於男性身上,其中14歲以下群組以及40至60歲男士較易受感染。類鼻疽感染泌尿系統其實相對罕見,但因症狀與一般細菌感染相似,因此有症狀亦應及早求醫,找出背後原因,才可對症下藥。
至於哪些群組較易有類鼻疽感染,主要是有接觸受污染水源、泥土塵屑的人士,例如建築工人。另外長期病患也會增加風險和感染嚴重性,例如患上糖尿病、慢性腎病、長期服用類固醇,接受腎移植而需要服用免疫抑制療法、有慢性肺病如慢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
相對之下,男性亦應注意一般泌尿系統感染。雖然男性比女性較少出現泌尿系統感染,不過有兩類男性較易出現此症,一類是年輕男性,於性行為時女性陰部細菌傳染至男方,細菌再經尿管逆行而上,引致前列腺或膀胱發炎。性行為後沒有小便,令細菌積存於尿道,增加感染風險。此類感染並非性病,只是經性行為所致的細菌感染。
另一類是年紀較大男性,有前列腺肥大、排尿不順,或有尿液瀦留於膀胱,便可引起前列腺或膀胱炎症。
建議大家多飲水
男士如感到小便刺痛、頻密、小便困難,甚至發燒,就應盡早求診,了解是否因感染所致;經檢查及採用適當抗生素後,通常可治癒。另一方面,在預防泌尿系統感染方面,建議大家多飲水,而且在性行為後清潔下身。此外,如果平日小便變慢或尿頻,就應求醫檢查,了解是否有前列腺增生或病變。如有包皮過緊,或有重複的包皮龜頭發炎,可考慮進行包皮環切手術。
糖尿病患者如尿糖濃度高,也易引起泌尿感染,因此要控制飲食及血糖,減少感染風險。
撰文:戴志健醫生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類鼻疽可致泌尿感染,醫生資訊應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