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載中西結合服務 四十西醫循證先驅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前會長高永文醫生和筆者在醫院管理局任職期間,啟動了中西結合醫療服務。
2003年SARS時,我們促成邀請廣東省中醫院的林教授和楊教授到醫管局治療病人,從ICU開始。梁秉中教授也用中藥預防SARS。相關成果已在國際期刊上發表。PK Hui醫生與SARS合作小組記錄了在肺纖維化治療和康復方面的經驗。
2006年在Saunders Elsevier出版、陳真光醫生及筆者共同編著的Challenges of SARS中,區結成教授討論了「中醫在治療SARS病人中的角色:背景證據」
我們確保中藥與西藥一樣由相同的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在陳醫生和麥醫生領導下,在瑪嘉烈醫院成立毒理學參考實驗室。醫管局亦建立了中西藥相互作用及潛在風險藥物──草藥──互動資料庫,供醫管局公私營機構使用。謝醫生一直更新和加強資料庫功能。「中醫動」特別網站供公眾教育、專業培訓和研究交流之用。
政府最初資助18間地區中醫診所,其後升格為現時的中醫醫教研中心。瑪嘉烈醫院癌症中心旁的中醫醫教研中心由中醫腫瘤科醫師負責,他們可透過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PPP)使用醫管局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董醫生擔任委員會主席。在九龍中聯網家庭醫學顧問醫生及浸大中醫藥學院劉良院長的指導下,伊利沙伯醫院開始試辦結合基層醫療診所。
我們每年為醫生、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開設中醫學課程,以促進臨床對話。3所大學的中醫學畢業生被招入為期3年的中醫學培訓計劃,該計劃以中醫醫教研中心為基地,提供有組織的西醫臨床實踐職前和在職課程,並在這3年中繼續接受中醫學臨床培訓。潛力大的學員獲得獎學金,到中國最佳的知名院校接受培訓。計劃通過同時學習高等西醫和中醫知識來發展中醫專科培訓。在家庭醫學的精神病學領域,香港大學的林教授與九龍醫院的葉醫生合作,為中醫學學員開設了課程。
中醫潛在優勢
在東華醫院,袁醫生與中醫團隊一起管理肝癌病房,定期為學生舉行大查房。盧醫生和雷醫生負責管理腎病門診。李醫生與中醫專家合作開展中風康復治療。護理部李總經理也是一名中醫師。她設計的「醫療護理圖」經醫管局中央護理委員會批准,在所有醫院使用。葉維晉醫生在廣華醫院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均採用「常規驅動」的結合療法。瑪麗醫院神經外科洪醫生將手術後的病人送往麥理浩康復中心進行結合康復,由港大教授提供針灸治療。
中醫醫教研中心與三大中醫學院合作,用作Evidence Based Integrative Medicine(EBIM)循證中西結合中心的開發源頭。根據系統回顧,醫管局制定了超過20個綜合醫學試點,並在不同聯網範圍內進行實踐。中醫藥部系統評價資助工作,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了23篇文章。
研究優先針對主要疾病負擔,在這些疾病中,西醫治療方案不能產生讓人滿意的結果,但中醫有一些科學證據表明可能具有優勢。醫管局資助的項目包括中大的草藥藥理學治療流感病毒感染、理大的利用計算機影像進行舌診、浸大的肥胖管理。九龍醫院吳醫生領導中風後抑鬱症的研究,香港大學鍾教授帶領了產後抑鬱症研究,後者得到伊利沙伯醫院梁醫生的大力支持。
三大策略
在中大,梁秉中教授開創了糖尿病足的研究,陳教授研究草藥藥理學,陳重娥教授則系統分析了肥胖症。沈教授和胡教授發起腸易激綜合症研究,並擴展到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並獲得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資助,還探討了「望聞問切」中的中醫診斷。香港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和中醫藥研究所皆由西醫臨床醫生創辦。李達三葉耀珍中醫藥研發中心以西方生物藥理學理論與實踐為指導。
在港大,兒科劉教授和陳教授成立了分子中醫實驗室。家庭醫學的林教授與廣東和台灣合作研究體質。黃教授研究針灸治療腦癱。張教授利用腦部CT掃描來記錄針灸刺激對中風後患者的效果。鍾教授開展了多項抑鬱症和失眠症項目。何教授研究針灸在不孕的應用。袁教授在晚期肝癌進行化療加草本配方YIV-906,美國FDA批准3期試驗。
我們要感謝近40位西醫領導二十多年的耕耘,現在香港發展中醫優勢病種,構建中西醫協作模式「三大策略」,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與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主席陳永光請參考二十多間醫院的經驗,開展實施循證臨床常規。
(原英文版刊於2021年6月之The Hong Kong Medical Diary)
撰文 : 黃譚智媛_原醫管局中西醫結合服務顧問
[信健康] 淺談中西結合醫療,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