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知多點

辜炳銳博士 | 2023-12-13

三七首見於明代《跌損妙方》,該書是現存最早的傷科少林派著作,書中共載方133首,其中含有三七之方劑共40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首次詳細記載三七的性味、歸經、功效。三七又名山漆,李時珍云:「謂其能合金瘡,如漆黏物也,此說近之。」《廣西通志》曰:「三七恭城出,其莖三葉七故名。」其中「莖三」指葉軸,「葉七」指7片小葉,可見三七之名基於其植物形態具有3片複葉,7片小葉。

活血定痛

《本草綱目》記載三七:「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清代《歸順州志》云:「以田州產者為最良」,可見清代以前三七產地為廣西田州,故又名田七。由於三七種植忌地性極強,一般栽種三七後,土地需要種其他農作物10年方能再次種植,加之雲南文山與廣西交界,氣候、地質等生態環境相似,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三七主產地由廣西轉至雲南文山。現時雲南三七的產量已經佔全國90%以上。

《本草綱目》曰:「(三七)甘、微苦,溫,無毒。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本草便讀》稱其能「散血可和傷……行瘀並止痛。」張仁錫在《藥性蒙求》中表示三七:「味甘苦同人參,故人並稱曰參三七,去疲損,止血衄,補而不峻」。《本草新編》云:「(三七)加入補血補氣之藥中更神。蓋止血藥得補藥而無沸騰之患;補藥得止血藥而有寧靜之休也。」可見歷代醫家均認為三七主要功效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雖有補益之效但力緩和不顯,需要配伍其他補氣、補血之品方能顯效。

三七主要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網上圖片)

各種類型

三七以個大,根部粗壯,顆粒大而圓(俗稱「獅子頭」),表面灰褐色有光澤,肉色黑褐帶綠無裂隙(俗稱「銅皮鐵骨」),味回甘濃厚者為優。香港部分市面出售之三七,表面黑棕色而亮,是加工時加入烏煙或木炭和蟲白蠟於滾筒中打黑打亮而成,並無實際功效。此外,由於栽種、生產等原因造成主根上細下粗,習稱「疙瘩七」;主根上下粗細均勻,習稱「蘿蔔七」,二者質量較次。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大學講師

[信健康] 三七之方可活血定痛,醫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