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腸道微生態

陳家亮教授 | 2024-04-19

近年常聽說「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大腦」,原因是腸道有超過一億個神經細胞。科學研究發現,腸道內的細菌會製造神經遞質輸送到大腦或身體其他地方,影響新陳代謝及思想行為。腸道微生態失衡與許多疾病都有關連。

腸道內不只有益菌或壞菌,而是各種細菌、過濾性病毒甚至真菌並存,要做到平衡,身體才能健康。這個腸道微生態系統,大約3歲時已經形成,因此小孩出生後就要注意飲食,不要濫用抗生素。

我們對腸道微生態的研究有幾方面,首先找出具備生物標記的細菌,能讓人及早發現部分疾病如大腸癌等風險;其次是腸道微生態與情緒的關係,如抑鬱症,腸道細菌發展還影響大腦發育,與自閉症等有關連;還有都市病如脂肪肝、肥胖等,都與腸道微生態失衡相關。

現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以至全世界的科研團隊,皆就腸道微生態平衡作深入研究,希望透過改善腸道微生態提升人們的健康。

益生菌有很多種類,如乳酸菌可以從食物中攝取,但有部分如青春雙歧桿菌就較難自然地吸收,可能需服用補充劑。選購時要留意產品是否有科研臨床醫學數據配合。益生菌需通過胃酸、小腸等才能抵達腸道,需要有效的保護益生菌技術,例如微囊鎖,才能讓益生菌發揮作用。而平日說的泡菜、納豆等,就含有益生元,可以是益生菌的燃料,改善腸道狀況使益生菌繁殖得更好。

當然,除了補充益生菌,我們更要改善生活習慣,飲食上除了吃健康食物,還要避免攝取食物添加劑,有部分是容易忽略的,例如看起來顏色鮮艷的蛋糕都有加入添加劑。

飲食以外,很多醫學院證明定時適量運動,也能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微腸道生態,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