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怎麼辦?
秋天燥意漸濃,不少人都會感覺身體變得乾燥,例如皮膚乾裂、眼乾、唇乾爆裂、喉嚨乾、口乾口渴、鼻乾、燥咳等等,普遍市民認識的解決方法都是加強滋潤保濕、喝下更多水,甚至食用或飲用一些滋陰潤燥的食品或藥物等。然而,《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提出一句讓很多人不解的原則:「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提醒秋天反而應避免被濕邪所傷,這點值得我們更深入了解。
雖然乾燥時潤燥聽起來理所當然,是一種快速治標方法,卻並非永遠是對的。《內經》這句話正提示秋天的乾燥並非由水液不足導致。
水液分布不均
由於秋天的氣逐漸收斂,陽氣隨之減少,天氣開始轉涼。大自然中的水份逐漸無法透過陽氣的氣化而轉化成濕氣,水往低流而流到大海、湖泊和地下,故秋天的乾燥是因為水較多藏於低地,天的水氣因而減少。
人亦應之,人體內的水液自然較多藏於下焦,相對較難氣化至人體上部,此時的乾燥並非由於體內「缺乏水份」,而是「水液分布不均」導致。所以想根治秋季乾燥問題,關鍵在於設法讓「津液流通」,而不僅是「補充津液」,否則補充太過而津液依然不通時,除了治標不治本,更會造成體內「一灘死水」,最終使乾燥問題更加嚴重,甚至更傷人體陽氣而增加寒氣,導致冬天出現咳嗽、痛症、水腫、手足冰冷等。
進食辛味食物
最後會問,如何才能令津液流通,達致滋潤我們身體的效果?道理不難,《內經》說「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可適當進食辛味食物,如喝薑茶等,幫助氣血津液流通至全身,使皮膚腠理得到滋潤,既增加陽氣、祛除寒邪,也能開通一些體內的鬱滯,使氣機通暢。配合適量帶氧運動,使陽氣運轉,讓全身微微汗出,三焦津液能布達皮膚,即使不用大量地滋陰潤燥,乾燥問題都會自然好轉。
秋季養生相較其他季節困難,但透過親自嘗試並觀察身體,每個人都會找到最適合方式。若本身患病、陰陽氣血失衡較嚴重,或有明顯上火現象而不只是簡單皮膚乾燥等,如牙肉腫脹、口瘡、喉嚨痛等,則宜先求診中醫,避免加重病情。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根治秋季乾燥問題,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