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與EB病毒

鼻咽癌常見於東南亞,尤其廣東和香港,過往甚至有「廣東瘤」之稱。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2022年數字,鼻咽癌新症有705宗,當中男性522宗,女性183宗,發病高峰年齡為50至60歲。值得注意,鼻咽癌是本港20至44歲男性最常見癌症,所以它影響的絕不止年長人士。早年有人發覺,廣東省沿岸的鼻咽癌發病數字比較多,而內陸地方就比較少,因此懷疑鼻咽癌和華南地區人多吃醃製食物,如鹹魚等有關。但鼻咽癌和鹹魚的關係在科學上並未確定,反而我們現時知道,引起鼻咽癌的最大源頭是EB病毒。
以目前所知,95%的香港鼻咽癌病例都和EB病毒有關,所以了解鼻咽癌發病機制,尤其是與EB病毒關係,是本地鼻咽癌研究重點。有本地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某些EB病毒變異體可能增加個別人士患上鼻咽癌風險,透過分析高危EB病毒譜系相關的基因標記,可能有助預測鼻咽癌的存在,意味着這些基因標記未來可能成為鼻咽癌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
鼻咽癌位置大多深入頭顱中央,因此主要採用放射治療(電療)。尤其早期發現的鼻咽癌,一般都以放射治療及化療,期望達至根治。近年放射治療技術愈來愈精準,可以把輻射盡量集中在鼻咽位置,而避免輻射影響腦幹、眼球及口水腺,減少治療後的副作用。整體來說,鼻咽癌若能及早介入治療,例如第一期或第二期便開始,根治機會高達八九成,主要就是得力於近年發展的精準放射治療,以及大家對鼻咽癌的意識提高,能在較早期發現。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EB病毒與鼻咽癌,腫瘤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